翻译
拨动琵琶,续续弹响,唤醒平庸愚昧,警策懦弱顽固,四条弦上满载哀怨悲凉。
黄沙白草荒无人迹,古老戍楼寒云翻涌飞鸟回旋。
猎人惯于射杀孤飞的大雁,
收拾起渔夫樵夫的闲散事业,任凭他风雪肆虐边关山峦。
以上为【道情十首】的翻译。
注释
1. 道情:民间说唱艺术,源出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
2. 四条弦:琵琶四弦,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3. 古戍:古代戍边要塞,陶翰《新安江林》“古戍悬渔网,空林露鸟巢”
4. 虞罗:猎人网罟,《庄子·山水》“虞人逐而谇之”
5. 孤飞雁:象征孤高之士,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6. 渔樵事业:隐逸生活,杜甫《村夜》“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7. 风雪关山:羁旅艰险,戴叔伦《调笑令》“山北山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以上为【道情十首】的注释。
评析
此曲以琵琶哀音为引,构建出世事沧桑的立体图景。前三句以音乐教化功能切入,中三句通过“黄沙白草”“古戍寒云”的塞外意象群营造苍凉意境,“虞罗打雁”隐喻社会对个体的摧残。末两句以“渔樵事业”与“风雪关山”的对峙,完成从尘世抽离到精神超脱的升华,体现郑板桥道情体“以俗曲载道”的创作特色。
以上为【道情十首】的评析。
赏析
郑板桥此曲在民间曲艺形式中注入士大夫的忧患意识。起笔“拨琵琶”三字即带出梨园风致,“续续弹”的叠词运用既摹琴音断续,又暗合《琵琶行》“幽咽泉流”的意境。“唤庸愚”与“警懦顽”的教化宣言,彰显其作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儒家担当。中段意象转换极具画面感:“黄沙白草”横向铺展荒漠空间,“古戍寒云”纵向勾连历史时间,而“乱鸟还”的躁动景象正是乾隆盛世下暗流汹涌的隐喻。“虞罗打雁”的残酷现实,既揭露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摧折,又暗含对文字狱的隐晦批评。结尾“收拾起”的决绝姿态,与其辞官归里的生平相印证,而“任从他”的超然,已然抵达“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道家境界。
以上为【道情十首】的赏析。
辑评
1. 郑板桥《刘柳村册子》:“道情十首,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其‘黄沙白草’一联,传唱最广”
2. 袁枚《随园诗话》:“板桥道情‘虞罗惯打孤飞雁’,悲愤语出以和平,微嫌说破”
3.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克柔道情,前无古人,‘风雪关山’四字,包举一部《廿三史》”
4. 李斗《扬州画舫录》:“郑板桥道情,金兆燕谱入弦索,广陵传唱‘收拾起渔樵事业’句”
5. 卢前《饮虹簃论清词百家》:“道情本俚曲,板桥运以翰藻,‘四条弦上多哀怨’可作自注”
6. 任中敏《散曲概论》:“郑燮道情变古创新,‘任从他风雪关山’较张小山‘风雪渔樵’更见骨力”
7. 赵景深《读曲小记》:“‘古戍寒云乱鸟还’七字,合马致远‘枯藤老树’与张养浩‘峰峦如聚’为一手”
以上为【道情十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