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死者葬沙漠,生者还旧乡。
遥闻齐鲁郊,谷麦等人长。
目营青岱云,足辞辽海霜。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每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
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
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靠山依水房数间,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
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
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几家活计卖青山,石块堆来锦绣斑。
薄暮回车人半醉,乱雅声里唱歌还。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
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
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
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
孔明枉作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
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
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
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
栖鸦点上萧萧柳,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
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
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
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
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
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
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
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
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
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