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古树枝叶稀疏,真修之僧亦与之相依。
山中树木自有曲直,得道之人不辨是非。
手捧《维摩经》偈颂,心意朝向居士归依。
空寂景致忽然放晴,雪花依然沾在僧衣。
溪边白昼清朗澄净,寒冽万物顿生光辉。
以上为【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的翻译。
注释
1. 蓝溪僧:蓝谷水畔僧人
2. 元居士:未详,或指元姓在家修佛者
3. 维摩经:《维摩诘所说经》,强调“不二法门”
4. 真僧:得道高僧
5. 山木曲直:语出《庄子·山木》“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6. 维摩偈:经中“一切众生即菩提相”等偈颂
7. 开霁:雨雪后放晴
8. 洗然:澄澈清明貌
9. 寒物:寒冷中的万物
10. 光辉:佛性光明
以上为【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枯淡笔法构建禅悟之境,首联“古树少枝叶”与“真僧相依”的物我映照,暗喻去伪存真的修行本质。中段“山木曲直”的自然法则与“道人无是非”的超越智慧形成哲理对应,尾联“水溪昼明”与“寒物生辉”的光影转换,在感官净化中达成顿悟,体现孟郊诗歌“清冷入禅”的独特风貌。
以上为【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的评析。
赏析
孟郊此诗在听经题材中实现禅意与诗境的深度融合。开篇“古树少枝叶”以减损意象破题,既写实景又暗合《维摩经》“除去烦恼”的修行要义,其与“真僧相依”的构图,恰似倪瓒疏林坡山的禅画意境。中二联哲理渐显:“山木自曲直”化用《庄子》典故却更进一层,揭示自然存在的本真状态;“道人无是非”直指《维摩经》“不二法门”核心,将庄学齐物思想升华为佛学超越境界。后段时空陡转:“空景开霁”象征疑团顿破,“雪花在衣”的细节既保留寒寂禅趣,又暗含《坛经》“本来无一物”的彻悟;“洗然水溪昼”以水镜意象喻心性明澈,最终在“寒物生辉”的感官奇迹中,实现《华严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观照。全诗通过古树、雪花、水溪等冷意象的层层铺垫,在孟郊特有的“寒瘦”诗风中,开辟出“即寒即暖”的禅悟新境。
以上为【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的赏析。
辑评
1.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东野‘山木自曲直,道人无是非’真得《维摩》三昧,较之王维‘行到水穷处’更见冷峭禅锋。”
2. 明·钟惺《唐诗归》:“‘雪花犹在衣’五字,写尽定中光景,与皎然‘禅室雪花飞’同其玄妙,而孟诗尤觉入骨。”
3.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结句‘寒物生光辉’与刘长卿‘寒潭映白月’各臻其妙,然孟郊以寒寂见佛性,尤为难能。”
4. 近人刘衍文《孟郊诗集校注》:“诗中‘洗然’一词既写物象澄明,又喻心垢涤尽,可见诗人对佛理术语的诗化能力。”
5.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空景忽开霁’的顿悟式描写,反映中唐诗僧交往对诗人创作思维的深刻影响。”
以上为【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