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春来时恰逢如香雪绽放的梨花雅集,夏来时正遇若云锦铺展的荷花盛会,秋来时适值经霜带露的菊花雅聚,冬来时恰逢清风明月的梅花幽会。
春夏与秋冬,四季皆有美好际会。
主人此番深意有谁能够真正领会。
以上为【正宫 · 塞鸿秋】的翻译。
注释
此曲运用了独木桥体,句末皆用了相同的“会”字,“会”字含义还有变化,写出曲家妙赏生活之闲趣。
黄花:菊花。
会:懂得,明白。
1. 正宫·塞鸿秋:北曲曲牌名,属正宫调
2. 香雪:喻指梨花,语出唐代令狐楚“梨花雪压枝”
3. 云锦:形容荷花繁盛如锦绣
4. 黄花:特指菊花,源出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5. 风月梅花:化用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意境
6. 佳会:美好的际会,暗含天人契合之意
7. 主人:作者自指,亦可视作隐逸精神的化身
以上为【正宫 · 塞鸿秋】的注释。
评析
此曲以四季花事为经纬,通过“梨花会”“荷花会”“黄花会”“梅花会”的连环铺排,构建出隐士与天地往来的精神图谱。末句“主人此意谁能会”以问作结,既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更是对超越世俗的隐逸情怀的自我确认。全篇运用重章叠句的民歌手法,在回环往复中深化自然与心性相融的主题。
以上为【正宫 · 塞鸿秋】的评析。
赏析
此曲前四句以工整的“连璧对”结构铺陈四季花事:春之梨花以“香雪”写其清雅,夏之荷花以“云锦”状其绚烂,秋之菊花以“霜露”点其高洁,冬之梅花以“风月”彰其幽独。四个“会”字既指自然节律的相逢,更暗喻主客交融的雅集。第五六句“春夏与秋冬,四季皆佳会”承上启下,将分散的时序整合为完整的生命循环。结句陡转设问,“此意”二字囊括前文全部意象,既包含对自然美的领悟,更蕴含着“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哲学思考。张养浩晚年辞官归隐的经历,使此曲在明快的节奏中暗藏深沉——表面写四季赏花之乐,实则抒写挣脱官场羁绊后获得的精神自由。
以上为【正宫 · 塞鸿秋】的赏析。
辑评
1.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张云庄之词如玉树临风,此曲尤见其通脱自在。”
2. 清·刘熙载《艺概》:“《塞鸿秋》四季之咏,重言叠句而意不重复,最是元曲当家处。”
3. 任讷《散曲概论》:“前四句排奡而下,第五六句束以简语,末句作诘问势,此元人小令章法之妙者。”
4.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张养浩散曲中四季意象的精心组织,反映着退隐文人将自然秩序内化为精神秩序的努力。”
以上为【正宫 · 塞鸿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