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一

问:“古人论性,各有异同,何者乃为定论?”
先生曰:“性无定体,论亦无定体。
有自本体上说者,有自发用上说者,有自源头上说者,有自流弊处说者。
总而言之,只是一个性,但所见有浅深尔。
若执定一边,便不是了。
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发用上也原是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恶的。
譬如眼,有喜时的眼,有怒时的眼,直视就是看的眼,微视就是觑的眼。
总而言之,只是这个眼。
若见得怒时眼,就说未尝有喜的眼;见得看时眼,就说未尝有觑的眼,皆是执定,就知是错。
孟子说性,直从源头上说来,亦是说个大概如此。
荀子性恶之说,是从流弊上说来,也未可尽说他不是,只是见得未精耳。
众人则失了心之本体。”
问:“孟子从源头上说性,要人用功在源头上明彻;荀子从流弊说性,功夫只在未流上救正,便费力了。”
先生曰:“然。”

翻译

展开更多

拼音版

展开更多

王守仁作品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