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一

黄以方问:“先生格致之说,随时格物以致其知,则知是一节之知,非全体之知也,何以到得‘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地位?”
先生曰:“人心是天、渊。
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
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乃指天以示之曰:“比如面前见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见天,也只是昭昭之天。
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便不见天之全体。
若撤去房子墙壁,总是一个天矣。
不可道眼前天是昭昭之天,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
于此便是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总是一个本体。”

翻译

展开更多

注释

展开更多

拼音版

展开更多

王守仁作品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