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兴相寻涉万山,扁舟亦复及门还。
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
jì shí tán èr jué。
寄石潭二绝。
wáng shǒu rén。
王守仁。
chéng xìng xiāng xún shè wàn shān,
乘兴相寻涉万山,
piān zhōu yì fù jí mén hái。
扁舟亦复及门还。
mò jiāng shēn bìng wèi xīn bìng,
莫将身病为心病,
kě shì wú guān què yǒu guān。
可是无关却有关。
以上为【寄石潭二绝】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王守仁 · 明代 · 诗
凤雏生高岩,风雨摧其翼。养疴深林中,百鸟惊辟易。
虞人视为妖,举网争弹弋。
王守仁 · 明代 · 文
邹谦之尝语德洪曰:“舒国裳曾持一张纸,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顾而笑曰:‘国裳读书,中过状元,岂诚不知身之所以当养,还须诵此以求警?’一时在侍诸友皆惕然。
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
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
来书云:“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寻仲尼、颜子乐处。敢问是乐也,与七情之乐同乎?否乎?若同,则常人之一遂所欲,皆能乐矣,何必圣贤?若别有真乐,则圣贤之遇大忧、大怒、大惊、大惧之事,此乐亦在否乎?且君子之心常存戒惧,是盖终身之忧也,恶得乐?澄平生多闷,未尝见真乐之趣,今切愿寻之。”
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
来书云:“谓致知之功,将如何为温凊、如何为奉养,即是‘诚意’,非别有所谓‘格物’,此亦恐非。”
此乃吾子自以己意揣度鄙见而为是说,非鄙人之所以告吾子者矣。若果如吾子之言,宁复有可通乎?盖鄙人之见,则谓意欲温凊、意欲奉养者,所谓“意”也,而未可谓之“诚意”,必实行其温凊奉养之意,务求自慊而无自欺,然后谓之“诚意”。
见说韩公破此蛮,貔貅十万骑连山。
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
岂是人谋能妙算?
偶逢天助及师还。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乾坤是易原非画,心性何形得有尘?
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
涧草岩花欲斗纤,溪风林雪故争严。
连歧尽说还宜麦,煮海何曾见作盐。
路断暂怜无过客,病馀兼喜曝晴檐。
白居易 · 唐代 · 诗
殷勤傍石绕泉行,不说何人知我情。
渐恐耳聋兼眼闇,听泉看石不分明。
韦庄 · 唐代 · 诗
江上闲冲细雨行,满衣风洒绿荷声。
金骝掉尾横鞭望,犹指庐陵半日程。
范成大 · 宋代 · 诗
合成四大本非真,便有千般病染身。
地火水风都散后,不知染病是何人。
方回 · 元代 · 诗
四世东南保太平,有君无相庙堂轻。
具知人眼识朱子,独赵汝愚陈俊卿。
毛滂 · 宋代 · 词
酒美。从酒贵。濯锦江边花满地。
李纲 · 宋代 · 诗
饶阳景物犹武夷,岩石崛起多瑰奇。
此峰厥状更诡异,举首曳尾如灵龟。
穹隆曝甲正霜晓,蹒跚引气当晴晖。
程珌 · 宋代 · 诗
只爱招提古,那知俗更醇。
寺虽炎汉代,人尚葛天民。
僧定都忘客,林深自锁春。
汪东 · 清代 · 词
梦峡行云晓。更远放、嘉陵棹。伶俜羁枕自怜,但有江梅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