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盗贼四起,几乎横行半个天下,满眼战乱,不知何时才能停休。
各级官员各自都有营谋自身利益的算计,将帅们又何曾真正为国家思虑筹谋。
敌人如猛虎恶狼,怎能让他们一再得寸进尺?百姓如农夫田父,困于官府的横征暴敛。
抑制强暴、扶助弱小必须依靠上天的讨伐(或王师的征伐),可惭愧的是,无人为朝廷出谋划策。
以上为【忧怀】的翻译。
注释
群盗纵横:指元末各地蜂起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
半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半九州”意指半个天下,形容战乱范围之广。
官曹:指各级官员。
营身计:为自身利益谋划。
荐食:一再吞食,形容不断侵略。语出《左传》“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
诛求:强制征收、勒索。
天讨:上天(或代表天意的君王)的讨伐。
借箸筹:典出《史记》,张良在刘邦吃饭时借其筷子(箸)比划筹划。后指代人谋划。
以上为【忧怀】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明初诗人刘基的一首深刻的政治批判诗。诗人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图景。全诗围绕“忧怀”展开,首联以“群盗纵横”、“干戈满目”勾勒出时代的整体乱象;颔联直指祸乱根源——文武官员的腐败与失职,批判锋芒锐利;颈联通过“猛虎封狼”与“农夫田父”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内外压迫下人民的深重苦难;尾联则发出无力回天的悲叹,表达了诗人虽有心报国却无计可施的深沉忧愤。诗歌语言犀利,感情沉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以上为【忧怀】的评析。
赏析
本诗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严谨的诗歌结构上。诗人并非泛泛地抒写愁绪,而是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统治集团的核心问题——官吏自私、将帅无能,这种深刻的洞察力源于刘基作为政治家的亲身经历。在结构上,诗歌层层递进:从现象(战乱)到原因(吏治腐败),再到后果(民生困苦),最后归结于诗人的无奈与悲愤,逻辑清晰,感情逐步深化。诗中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如“官曹”的“营身计”与“将帅”的“无国谋”的并列,“猛虎封狼”的嚣张与“农夫田父”的困苦的对照,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量和感染力。尾联“可惭无人借箸筹”一句,既包含了对朝中无人的失望,也隐隐流露出诗人自身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苦涩。
以上为【忧怀】的赏析。
辑评
清人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刘基诗:“元季诗都尚辞华,文成独标高格,时欲追逐杜韩,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 此评虽非专论此诗,但指出了刘基诗风格调高远、心系现实的总体特点,与本诗风格相符。
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刘诚意之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足以砥柱一时。” 此评强调了刘基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及其在明初诗坛的砥柱地位,正如此诗所展现出的深沉力量。
以上为【忧怀】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