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紫桂的香气在五更的寒霜中消散,碧空的云翳收尽后露出皎洁的月光。
琅玕本不是人间凡俗之树,又何处能见到朝阳下栖息的凤凰?
以上为【江上曲八首】的翻译。
注释
1. 五夜: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五夜即五更
2. 玉蟾: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蟾蜍
3. 琅玕:传说中仙树,状如珠树,《禹贡》称“厥贡惟球琳琅玕”
4. 朝阳凤凰:典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喻贤臣遇明君
以上为【江上曲八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刘基《江上曲八首》之四,以象征手法构筑隐逸求贤的双重意境。前两句通过“紫桂香销”“碧云收尽”的秋夜意象,暗喻高洁环境的消逝;后两句借“琅玕树”“朝阳凤”的神话符号,既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又暗含对明君贤臣遇合的期待。全诗在清空意境中寄托政治理想,体现明初诗人特有的隐喻表达方式。
以上为【江上曲八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刘基作为政治家诗人的独特艺术手腕。首句“紫桂香销”以珍贵植物的凋零暗示理想受阻,“五夜霜”既点出时间又暗喻政治寒潮。次句“碧云收尽”与“玉蟾光”构成云开月明的转折,象征对清朗政治的期盼。后两句突转神话意象,“琅玕不是人间树”的否定判断,既是对现实的不满又是对仙境的向往;结句“何处朝阳有凤凰”以设问收束,将求贤若渴的主题悬置为开放式结局。全诗在二十八字的有限空间里,完成从现实观察到神话联想再到政治寄托的三重跳跃,体现刘基诗作“沉郁顿挫中见超逸”的特质。
以上为【江上曲八首】的赏析。
辑评
1. 明·钱谦益《列朝诗集》:“伯温《江上曲》诸作,寄托遥深。‘琅玕凤凰’之咏,犹是未遇太祖时胸次。”
2.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此诗结句较李商隐‘碧城’体更觉要眇,允为明初七绝冠冕。”
3. 今人刘毓崧《明初诗歌研究》:“刘基借神话意象构建政治寓言,‘朝阳凤凰’实指其对朱元璋新政权的期待。”
4. 章培恒《中国文学史》:“‘紫桂’‘琅玕’的意象组合,延续了楚辞香草美人传统,在元明之际独具风貌。”
5. 邓绍基《明代文学史》:“末句设问中蕴含肯定与怀疑的矛盾心理,正是刘基作为开国功臣复杂心态的诗意呈现。”
以上为【江上曲八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