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孔雀不知牛生有尖角,口渴饮寒泉却遭顶触。
纵然要往来于赤霄仙山悬圃仙境,翠尾金花的孔雀也不该忍受这般羞辱。
江中淘河鸟恐吓飞燕,燕子衔泥却羞于飞入华屋。
皇孙刘询曾困于莲勺卤中,卫庄公被贬谪伤及足部。
老翁切莫责怪少年意气,诸葛亮贵在和衷著有遗篇。
大丈夫垂名震动万载,记挂琐碎小事绝非高贤风范。
以上为【赤霄行】的翻译。
注释
1. 赤霄:传说中仙界天空
2. 悬圃:昆仑山巅仙境
3. 淘河:鹈鹕别名,善捕鱼而性凶
4. 莲勺困:汉宣帝刘询少时困于莲勺盐池
5. 卫庄:指春秋卫庄公蒯聩伤足事
6. 葛亮贵和:诸葛亮《诫子书》“和静致远”思想
以上为【赤霄行】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寓言笔法抒写人生困境,通过孔雀饮泉遭触、飞燕被吓羞屋的动物意象,隐喻君子在乱世中遭遇的无妄之灾。后段借汉宣帝困厄、卫庄公伤足等历史典故,在自我宽解中升华出超越个人荣辱的宏大历史观,体现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中见超然的独特境界。
以上为【赤霄行】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漂泊湖湘时期,是其晚年对一生坎坷的哲学反思。前四句以孔雀喻高洁之士:孔雀“翠尾金花”的华美与“渴饮寒泉”的质朴形成反差,却遭“牛角抵触”,暗喻才德之士在乱世中反受小人欺凌。中四句转写燕子的生存困境:“淘河吓飞燕”喻强权压迫,“羞华屋”写士人失所,与《诗经·燕燕》“之子于归”的典故形成反讽。后六句突然转入历史纵深:“皇孙莲勺困”用汉宣帝微时典故,暗示当前困厄或为未来辉煌的铺垫;“卫庄伤足”则提醒灾祸无常。结末“葛亮贵和”的劝诫,表面是告诫他人勿计细故,实为自我宽解;而“记忆细故非高贤”的断语,将个人恩怨升华为历史智慧,这种从具体苦痛到普遍真理的诗思飞跃,正是杜甫之所以为“诗圣”的关键。
以上为【赤霄行】的赏析。
辑评
1. 宋·黄鹤《杜诗补注》:“此诗盖为少年侵侮而作,然‘丈夫垂名动万年’一语,已见稷契心胸。”
2. 明·王嗣奭《杜臆》:“公以孔雀自况,翠尾金花何等文采,乃为牛所触,喻贤者困于群小。”
3.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结出‘贵和’正意,是老人海量,亦是达士高识。”
4. 近代·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大历三年湖南作,诗中‘老翁慎莫怪少年’可见杜甫晚年处境,然胸怀愈见恢廓。”
以上为【赤霄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