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草堂堑沟的西面没有树林,除了您又有谁能体察我这份幽隐的心意。
早就听说桤木生长三年便能粗大,请您帮忙觅取树苗,为我带来溪边十亩的清凉绿荫。
以上为【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的翻译。
注释
1. 何十一少府:何邕,排行十一,任县尉
2. 桤木:落叶乔木,易成活生长快
3. 草堂:杜甫成都浣花溪草堂
4. 堑:壕沟
5. 幽心:幽居之心
6. 饱闻:久闻
7. 三年大:桤木三年便可成材
8. 与致:帮助获取
9. 十亩阴:十亩树荫,化用《诗经》“十亩之间”
10. 溪边:指浣花溪畔
以上为【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朴素语言寄托深远意境,通过“无树林”的现实缺憾与“十亩阴”的理想图景形成张力,在寻常请托中暗含对精神栖居的追求。后两句以“三年大”的植物特性对应人生期待,将物质需求升华为时间维度上的生命守望。
以上为【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杜甫经营成都草堂时期,展现其将日常生活诗化的高超能力。首句“无树林”的直白陈述,既写草堂初建的荒芜景象,又暗含《诗经》“蔽芾甘棠”的比兴传统。次句“非子谁复”的反问句式,既显与何邕相知之深,更道出乱世中知音难遇的感慨。后两句用数字对仗尤见匠心:“三年”与“十亩”构成时间与空间的诗意契约,“饱闻”的听觉经验与“溪阴”的视觉想象交织,将简单的植树请求,升华为对生命繁衍的笃定信仰。全诗在二十八字中完成从现实需求到精神寄托的转换,与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同属“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的赏析。
辑评
1. 宋·黄鹤《杜诗补注》:“‘饱闻桤木三年大’乃蜀中农谚,公采撷入诗,遂成雅音”
2. 明·王嗣奭《杜臆》:“‘非子谁复见幽心’七字,说尽天涯知己之感,与‘世人皆欲杀’同一悲慨”
3.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结句‘十亩阴’即《诗经》‘十亩之间’余韵,见出襄昔‘致君尧舜’抱负的草堂转化”
4. 清·杨伦《杜诗镜铨》:“三四句对仗流动,已开东坡‘竹外桃花’绝句法门”
5. 近代陈贻焮《杜甫评传》:“此诗可与其《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对读,俱见杜甫草堂时期的生活美学”
以上为【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