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江面上飞过三千大雁,年年都要经过旧日宫苑。
可怜那江上的明月,偏偏照耀着无根的飞蓬。
以上为【扬州早雁】的翻译。
注释
1. 故宫:指隋炀帝在扬州所建江都宫等建筑群,《隋书·炀帝纪》“帝巡幸江都,宫室壮丽”
2. 断根蓬:化用《埤雅》“蓬之未断,随风飘转”典故,喻战乱中流离失所
3. 江上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4. 早雁:秋日南飞雁群,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以上为【扬州早雁】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中唐诗人李益借雁阵过宫抒写历史兴亡的经典绝句。前两句以“三千雁”的浩荡阵势与“故宫”的沉寂形成时空张力,后两句通过江月无情照耀“断根蓬”的意象,暗喻安史之乱后文人的漂泊命运。全诗在二十字间构建起自然物象与历史记忆的多重对话,展现中唐诗歌“以淡语写浓愁”的独特艺术境界。
以上为【扬州早雁】的评析。
赏析
本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意象叠加:横向的“江上雁阵”(空间延展)、纵向的“年年故宫”(时间循环)、立体的“月照断蓬”(命运观照)。李益巧妙运用数字对比,“三千”的群体性与“断根”的个体性形成社会学隐喻;“过”字的动态过程与“照”字的静态凝视,在动词选择中暗藏历史评判。结句“偏照”二字尤见匠心,既承袭谢朓“明月照积雪”的视觉传统,又注入杜甫“月是故乡明”的情感张力,这种将自然现象转化为历史镜鉴的笔法,正是大历诗人“冷眼看兴亡”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扬州早雁】的赏析。
辑评
1. 钟惺《唐诗归》:“‘偏照’二字刺眼刺心,较之鲍照‘孤鸿号外野’更见苍茫”
2. 黄生《唐诗摘钞》:“二十字如青铜镜照见隋唐兴废,结句即‘旧时王谢堂前燕’之意而更悲怆”
3. 沈德潜《唐诗别裁》:“君虞绝句专工,此篇‘可怜’‘偏照’四字,写尽乱离人心”
4. 乔亿《大历诗略》:“通首不著议论,而六朝金粉与安史烽烟俱在言外”
5.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后二句与太白‘只今惟有鹧鸪飞’同其沉郁,而倜傥过之”
6.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雁过故宫已是兴亡之感,更著‘断根蓬’三字,直写时代之痛”
7.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史》:“此诗可见大历诗人将历史反思内化为人生体验的创作转向”
以上为【扬州早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