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在太昊祠的东边,铁墓的西面,我曾与你一同携酒登临。回头望去,郡府楼阁如高飞的栏杆般遥远,北面的船桅半隐在河堤之后。平日里吃豆食藜羹,思念着仙人般的伴侣;饮水于河,仰赖长虹般的云气润泽心神。如今这般美景盛事却无人共赏,唯有花下提着葫芦壶,听鸟儿仿佛劝我饮酒。
以上为【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和子由:与弟弟苏辙唱和之作。苏轼常与苏辙以诗歌互答,情谊深厚。
2. 柳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或在凤翔府(今陕西宝鸡一带),苏轼曾任凤翔签判,当地有柳湖遗址。
3. 久涸忽有水:长期干涸的湖突然有了水,象征吉祥或自然奇迹。
4. 开元寺山茶:开元寺中的山茶花。山茶为冬春开花植物,此处言“旧无花,今岁盛开”,或寓时运转变之意。
5. 太昊祠:祭祀伏羲氏(太昊)的祠庙。伏羲为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古人常立祠纪念。
6. 铁墓:或指唐代名将铁铉墓,但更可能为当地某处古墓俗称,具体待考。
7. 一樽曾与子同携:曾与你一同携带酒具同游,回忆兄弟共饮情景。
8. 回瞻郡阁遥飞槛:回首望见官署楼阁,其飞檐如栏杆般高耸入云。
9. 北望樯竿半隐堤:向北望去,江上船只的桅杆半隐于堤岸之间。
10. 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水赖长霓:以简朴饮食生活自况,“两鹄”或指仙人伴侣,喻高洁志向;“长霓”即长虹,象征精神寄托。
以上为【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共游柳湖所作,记述久旱逢水、山茶盛开之景,抒发兄弟同游之乐与今昔对比之感。诗中既有对往昔携手同游的追忆,又有眼前美景无人共赏的孤寂。情感由欢欣转入怅惘,体现了苏轼晚年屡遭贬谪、亲人离散的深沉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以日常景物寄托人生哲思,是典型的“触物兴怀”之作。
以上为【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前四句写景怀旧,后四句抒情议论。首联点明地点与往事——与子由同游之地,情感真挚。颔联以“回瞻”“北望”展开空间视野,写建筑与自然交织之景,意境开阔。颈联转入内心世界,“饭豆羹藜”写生活清苦,“思两鹄”则表现超脱尘俗之志;“饮河噀水”用《庄子·逍遥游》典,言虽饮不多而志在高远,“赖长霓”更添浪漫色彩。尾联陡转,美景当前却“无人共”,唯“花下壶卢鸟劝提”,以拟人手法写孤独,鸟语似劝酒,反衬寂寞更深。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展现了苏轼“平淡中见深情”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淡而情深,写景不繁,而怀旧之思溢于言表。”
2. 清·纪昀《苏诗纪事》卷六:“‘饭豆羹藜’二语,可见其安贫乐道之志,非徒写景也。”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花下壶卢鸟劝提’,语奇而妙,似俗实雅,东坡独能为此。”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作于元祐后期,子由在朝,东坡在外,虽非同时同地,然追念旧游,情见乎辞。”
5. 钱钟书《谈艺录》:“东坡和子由诗,每于寻常景物中寄兄弟天伦之乐,此篇‘无人共’三字,凄然欲绝。”
以上为【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