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的兄长生性喜爱饮酒,如今你也已能饮酒了。
只须带一杯酒归来吟诵这句诗,世间万事不过如黄粱一梦般虚幻。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翻译。
注释
1. 安节:苏轼的侄子,具体生平不详,此诗为其送行之作。
2. 《送先人下第归蜀》:苏轼伯父所作诗,原诗已佚,仅存此二句被苏轼提及。
3. “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形容旅途荒凉险峻,需谨慎小心,亦暗含落第归乡的孤寂。
4. 为诵此句:指苏轼回忆并吟诵伯父诗句,以此激励安节。
5. 吾兄:或指苏轼之父苏洵,但更可能泛指家族前辈,此处或为对伯父的尊称。
6. 喜酒人:嗜好饮酒之人,反映宋代士人放达之风。
7. 今汝亦能饮:指安节能饮酒,象征其已成年、可承家风。
8. 一杯归诵此:希望安节在归途中能记住这句诗,寄托勉励之意。
9. 万事邯郸枕:化用唐代沈既济《枕中记》中卢生梦中富贵、醒后黄粱未熟的故事,喻人生荣辱皆为虚幻。
10. 韵:指依伯父原诗所用之韵脚而作,体现诗礼传承。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注释。
评析
这首小诗是苏轼为送别侄子(或族中晚辈)安节归蜀而作,借其伯父旧诗之韵,抒发人生感慨。诗中以“吾兄喜酒”起兴,既点出家族风习,又暗含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次句言“今汝亦能饮”,既是欣慰,也暗示晚辈承继家风。后两句转而引用伯父诗句,劝慰远行之人不必过于挂怀功名得失,“万事邯郸枕”用典精当,将仕途挫折比作短暂梦境,体现出苏轼一贯的超然与旷达。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亲情流露,又有哲理升华。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意蕴丰富。首句从“酒”切入,看似闲笔,实则以家风传承为背景,奠定温情基调。次句“今汝亦能饮”不仅是生活细节的描写,更隐含成长与继承的深意。后两句陡然转入哲理层面,借伯父诗句引出人生感悟。“一杯归诵此”语轻而情重,既是对亲人的叮咛,也是精神的嘱托。结句“万事邯郸枕”以典故收束,将个人得失置于时间长河中审视,显露出东坡特有的通透与超脱。全诗结构紧凑,由家事而及人生,由具体而至抽象,体现了宋诗“以理趣胜”的特点。同时,诗中三代人的情感交织——伯父的沧桑、苏轼的豁达、安节的前行——构成一幅动人的家族精神图景。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七注:“此诗因伯父旧句而赋,语简意深,可见家教之传。”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评:“借酒起兴,以梦结情,语极平淡而意味悠长。”
3. 近人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提及:“宋人诗多寓理于事,如此诗以家训出之,尤见风骨。”
4.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此诗虽为送别小作,然融亲情、家风、人生哲理于一体,典型体现苏诗‘随意吐属,自然高妙’之特色。”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