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太阳升起,江面上雾气蒸腾,暖意升腾;雪后初晴,阳光照在原野上,令人目眩。请记住回到家中的时候,我正握着锄头和耰具在田里耕作。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翻译。
注释
1. 安节:苏轼伯父苏涣之子,名不详,“安节”或为其字,排行较幼,曾赴京应试未第,归蜀。
2. 送先人下第归蜀:指苏涣早年科举落第后返回四川之事,其所作诗句被苏轼引用。
3. “人稀野店休安枕”:荒村野店人烟稀少,不可高枕无忧,提醒旅途警觉。
4. “路入灵关稳跨驴”:进入灵关(川陕要道)时,安稳骑驴而行,寓意谨慎前行。
5. 诵此句,因以为韵:苏轼念及此联诗句,以其句尾字“野”“把”等为韵,作诗相赠。
6. 暾(tūn):温暖升腾的样子,常用于形容日出时的雾气。
7. 光眩野:雪后反光强烈,使原野显得明亮刺眼。
8. 锄耰(yōu):均为农具,锄用于松土除草,耰用于覆种平地,代指农耕劳作。
9. 吾正把:我正在手持农具劳作,暗含自守田园、不慕功名之意。
10. 灵关:古关隘名,一说为剑门关附近险要之地,为入蜀要道。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送别伯父安节归蜀所作,借其伯父旧句“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之意,分取韵脚,自成小诗。全诗语言简淡自然,意境清旷,既表达对亲人的关切与送别之情,又透露出诗人甘于田园、安守本分的人生态度。虽为应韵之作,却情感真挚,不落俗套,体现了苏轼早年诗风中质朴与超逸并存的特点。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意蕴悠长。前两句写景,以“日上气暾江”描绘冬日清晨江面雾气氤氲之景,充满生机;“雪晴光眩野”则写出雪后天晴,银装素裹、反光刺目的视觉感受,画面感极强。两句对仗工整,色调明净,营造出清冷而开阔的意境。后两句转为抒情,表面是叮嘱安节记取归家之时,实则以“锄耰吾正把”暗示自己安于耕读、不汲汲于仕途的生活志趣。这种以农事自况的方式,既亲切朴实,又含蓄表达了对功名得失的淡然态度。全诗由送别生发,情景交融,语浅情深,展现了苏轼早期诗歌中少见的冲淡风格,亦可见其家族亲情之笃厚。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一引查慎行曰:“此诗因伯父旧语起兴,语意浑成,不假雕饰,而情味自深。”
2. 《宋诗钞·东坡集》评云:“随韵成章,而寄意深远,非徒应酬之作。”
3. 清·纪昀批点《苏文忠公诗集》:“语极质朴,而怀抱可见,东坡早岁已有静者之致。”
4. 《历代诗话》引冯应榴语:“‘锄耰吾正把’五字,写出退居守分气象,与当时躁进者迥异。”
以上为【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