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爱国忧民保有古人风范,亲自省察米盐琐事仍嫌怠惰。
身着衮服的高官为何归隐如此之晚,人间对济世甘霖的期盼正深切。
三少官仪虽然显赫威严,五湖归隐的心事岂能苟且敷衍。
头戴角巾手持藜杖经行之处,可知身在云山第几重?
以上为【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赵宫保:赵概,宋仁宗时官至枢密使,卒赠太子少师
2. 衮衣:三公礼服,《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
3. 霖雨:喻济世良臣,《尚书·说命》“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4. 三少:少师、少傅、少保,《大戴礼记》“三少导世子以善”
5. 五湖心事:范蠡泛舟典故,《史记·货殖列传》“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
6. 角巾:隐者头巾,《晋书·羊祜传》“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
以上为【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曾巩酬和宫保赵概致仕之作,展现宋代士大夫仕隐观念的辩证思考。首联以“爱国忧民”定调,却以“米盐亲省”的琐事反衬其高尚品格;颔联“衮衣归晚”与“霖雨人望”形成仕隐时机的深刻矛盾;颈联“三少赫赫”的荣显与“五湖容容”的淡泊构成价值抉择;尾联“云山几重”的追问,将物理高度转化为精神境界的探求,完整呈现北宋士人“进退有据”的人格理想。
以上为【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在艺术上构建了多重对照体系。首联在空间维度展开“古风”的历史纵深感与“米盐”的现实琐碎感;颔联在时间维度呈现“归何晚”的个体选择与“望正浓”的群体期待;颈联通过“三少官仪”的庙堂威严与“五湖心事”的江湖旷达,形成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尾联以“角巾藜杖”的具体形象与“云山几重”的缥缈意境,在虚实相生中完成精神升华。曾巩巧妙化用《周易》“君子几不如舍”的哲学思考,其“肯容容”的反诘既含对苟且的否定,又暗藏对从容的期许,在严谨律法中流动着理性光辉。
以上为【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南丰《和赵宫保》诗,‘衮衣天上归何晚’一联,深得老杜‘北极朝廷终不改’气象。”
2. 明·李蓘《宋艺圃集》:
“曾子固诗如其文,简严质直,‘三少官仪虽赫赫,五湖心事肯容容’,真儒者语。”
3. 清·吴之振《宋诗钞》:
“南丰七律最沉厚,结句‘知在云山第几重’,与朱子‘问渠那得清如许’同一理趣。”
4.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此诗前四句尚是常调,至‘五湖心事肯容容’突然振起,末联更作摇曳之姿,乃见宋人手段。”
以上为【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