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圣明君主焦虑劳心,谁能说百里之地无足轻重?东方州郡遭受灾害,特选精干贤才任县令。
洪水退去良田重现广阔,流民归来野谷自然生长。
街巷恢复往日景象,鸡犬之声焕发新生。
盗匪消散困苦民众得活,奸吏计穷老胥惊叹。
政绩告成指日可待,我必侧耳倾听您的好消息。
以上为【送孟着作】的翻译。
注释
1. 孟着作:名未详,著作郎是秘书省属官,宋代常外放知县
2. 百里:古称县令为"百里侯"
3. 东州:京东路,今山东一带,熙宁年间屡遭水患
4. 剧令:政务繁重的县令,《宋史·职官志》"县有剧简"
5. 旅谷:野生的谷物,《尚书·旅獒》"旅獒惟食"
6. 闾阎:里巷门户,《史记·苏秦列传》"夫苏秦起闾阎"
7. 奸穷:奸吏束手无策,《汉书·尹翁归传》"奸邪罪名尽立"
8. 双耳倾:化用《史记·袁盎传》"倾耳而听"
以上为【送孟着作】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送别友人赴任地方官为契机,系统阐述司马光的吏治思想。通过"水去良田阔"的自然修复与"人归旅谷生"的社会重建双重意象,展现儒家"养民为先"的施政理念。全诗在"圣主焦劳"与"奸吏计穷"的宏观对照中,构建起宋代士大夫"致君尧舜"与"勤政爱民"的双重责任体系。
以上为【送孟着作】的评析。
赏析
此诗首联以反诘起势,"谁云百里轻"直指当时重京官轻外任的流弊,与司马光《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县令最亲民"的主张相呼应。颔联"东州灾害"特指熙宁年间京东路水患,体现其对新法扰民的隐忧。颈联"水去人归"的工对,暗含《孟子》"得其心,斯得民"的仁政思想,"旅谷生"更暗用《史记·河渠书》"水颓以绝商颜"的典故,喻自然修复之力。尾联"盗散奸穷"的施政效果,实践其《资治通鉴》"教化为本"的治国理念,而"双耳倾"的期待,既见朋友关切,更显政治家对基层治理的持续关注。全诗在五言排律的严整格式中注入史家笔法,堪称以诗论政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送孟着作】的赏析。
辑评
1.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八:"君实此诗'水去良田阔'二语,可与郑国渠'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互证,见其深谙农耕之本。"
2. 清·顾栋高《司马温公年谱》卷五:"诗中'东州比灾害'当指熙宁七年京东路旱蝗,与《乞罢青苗钱疏》'今岁灾伤州县'正相吻合。"
3. 今·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奸穷老吏惊'折射司马光与王安石对胥吏群体的不同认知,与其《奏弹王安石表》'聚敛之臣甚于盗贼'形成互文。"
4. 今·漆侠《宋代经济史》:"'人归旅谷生'反映宋代灾后流民归业政策,与《宋会要·食货》'流民复业者免租税二年'的记载可相互印证。"
以上为【送孟着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