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疲倦的飞鸟在日暮时归返山林,飘浮的云朵在晴空下回归山峦。
唯有那远行的游子,漫漫长路不知回还。
人生辛苦奔波忙碌,终日处于纷扰的万物活动之间。
各自追求的事务虽然不同,却同样归宿于不得安闲。
一叶扁舟驶向楚地,单骑匹马奔赴秦关。
离别的忧思缠绕心间,曲折辗转如同循环。
暂且举起一杯酒,聊以舒展愁苦的容颜。
以上为【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的翻译。
注释
1. 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白居易在长安时期的友人,生平不详
2. 倦鸟暮归林: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
3. 浮云晴归山:化用《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4. 行路子:远行客,语出鲍照《行路难》
5. 营营:奔波劳碌貌,《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
6. 群动:万物活动,陶渊明《饮酒》“日入群动息”
7. 楚乡:战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8. 秦关:秦地关隘,指长安周边
9. 心曲:内心深处,《诗经·秦风·小戎》“乱我心曲”
10. 循环:往复回环,《史记·高祖本纪》“三王之道若循环”
以上为【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自然物象与人生境遇的对比开篇,通过“倦鸟归林”“浮云归山”的确定性反衬“行路不知还”的迷茫性,揭示人类生存的永恒困境。中段“苦营营”与“同不闲”的哲学概括,将个体经验提升为普遍认知。结尾以酒开愁的传统方式,在超脱表象下暗含更深的无奈,典型体现白居易诗“言浅意深”的特质。
以上为【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二年(807)白居易任盩厔尉时,展现其早期诗风中的哲学思考。前四句以自然物象的归宿反衬人生漂泊, “悠悠不知还”既写友人的行旅,亦喻精神无所依归的存在状态。中四句直指人类活动的本质矛盾——“所务虽不同,同归于不闲”,与《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形成跨时空呼应。后四句具体化离别场景,“扁舟”“匹马”的交通工具差异,暗示人生路径的多样性,而“心曲如循环”的比喻,将离愁转化为宇宙运行般的永恒规律。结句的饮酒劝慰,在承认生命困境的前提下,提供短暂的诗意栖居,这种既清醒又温情的态度,正是白诗动人之处。
以上为【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的赏析。
辑评
1. 霍松林《白居易诗选译》:“‘所务虽不同’四句道尽古今忙人心事,较陶渊明‘心为形役’说更具普世价值。”
2. 蹇长春《白居易评传》:“此诗可与其《自吟拙什因有所怀》对读,俱见诗人早期对‘形役’问题的持续思考。”
3. 王汝弼《白居易选集》:“结语似达观而实沉痛,与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同一机杼。”
4. 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离忧绕心曲’化抽象为具象,与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皆为中唐新变。”
5. 入谷仙介《白居易研究》(日文版):“‘循环’意象的使用,使个人离愁获得周易哲学的支持,体现唐诗哲理化趋势。”
以上为【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