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宴饮游乐、睡眠饮食,都渐渐觉得毫无滋味,美酒与管弦也只是徒然地围绕在我身边。
(眼前的)宾客尽情欢娱,(家中的)僮仆也都衣食饱足,(我)这才知道,自己所担任的官职,原来都是为了他人。
以上为【自感】的翻译。
注释
宴游:宴饮游乐。
寝食:睡觉和吃饭。
杯酒管弦:指代饮酒作乐、欣赏音乐等奢华享乐的生活。
徒:徒然,白白地。
僮仆:家童和仆人。
它人:他人,别人。
以上为【自感】的注释。
评析
这首《自感》是白居易对其仕宦生涯与个人生活进行反思的一首短诗。诗歌以直白的语言,揭示了身居官职所带来的内在空虚与异化感。前两句从自身感受落笔,“渐无味”与“徒绕身”准确地刻画出诗人对周遭繁华生活的麻木与疏离,这种感官上的倦怠正是精神苦闷的外在表现。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内省转向外观,通过“宾客欢娱”与“僮仆饱”的热闹场景,反衬出诗人自身的落寞,并最终引发出振聋发聩的结论:“始知官职为它人”。此句是全诗的诗眼,道出了诗人恍然顿悟的悲哀:自己汲汲营营的官位,并未实现个人价值,反而成了为他人提供享乐与温饱的工具,自身却沦为这一过程的旁观者与执行者,充满了强烈的自嘲与反讽意味。
以上为【自感】的评析。
赏析
此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其深刻的心理洞察与朴素的批判精神。白居易以其特有的平易风格,捕捉并呈现了一个身陷官场应酬的士大夫其内心的真实片刻。诗歌没有繁复的意象与艰深的典故,而是通过“宴游”、“杯酒”等日常场景的堆叠,以及“渐无味”与“欢娱”、“饱”的鲜明对比,层层递进地渲染出诗人的疏离感与幻灭感。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悟,不仅是对个人处境的自嘲,也触及了古代官场中个体价值被职务异化的普遍现象。全诗语言浅近,但意蕴深长,在平静的叙述下蕴含着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典型地体现了白居易中年以后诗歌创作中反省与知足保和的思想倾向。
以上为【自感】的赏析。
辑评
宋·惠洪《冷斋夜话》:“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如《自感》诗‘始知官职为它人’,思尽而味薄者也。”
(此条辑评从语言风格上评论,认为白诗过于直白,缺乏余味。)
清·乾隆帝敕编《唐宋诗醇》卷二十:“俚语直写胸臆,却无比兴之体,此乐天一时感触之作,不必求之过深。然其意绪,亦可窥见一斑。”
(此条辑评认为此诗是直抒胸臆之作,不必过度解读,但也承认其反映了诗人的真实心绪。)
近代学者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在论及白居易思想转变时曾言):“乐天中年以后,所谓‘知足保和’之思想,往往见于吟咏。……《自感》之类,皆其反省自身,于官职荣利之外,别求安心立命之所之表现也。”
以上为【自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