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干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
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
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故曰:「辟踊哭泣,哀以送之。
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
」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
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
亡矣丧矣!
不可复见矣!
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
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心绝志悲而已矣。
祭之宗庙,以鬼飨之,徼幸复反也。
成圹而归,不敢入处室,居于倚庐,哀亲之在外也;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
故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
或问曰:「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
」曰: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
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
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
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或问曰:「冠者不肉袒,何也?
」曰: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体也,故为之免以代之也。
然则秃者不免,伛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身有锢疾,不可以备礼也。
故曰:丧礼唯哀为主矣。
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地无容,哀之至也。
或问曰:「免者以何为也?
」曰:不冠者之所服也。
《礼》曰:「童子不缌,唯当室缌。
」缌者其免也,当室则免而杖矣。
或问曰:「杖者何也?
」曰:竹、桐一也。
故为父苴杖--苴杖,竹也;为母削杖--削杖,桐也。
或问曰:「杖者以何为也?
」曰: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
则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堂上不杖,辟尊者之处也;堂上不趋,示不遽也。
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翻译
以上为问丧第三十五的翻译。
拼音版
wèn sàng dì sān shí wǔ。
问丧第三十五。
dài shèng。
戴圣。
qīn shǐ sǐ,
亲始死,
jī sī tú xiǎn,
鸡斯徒跣,
xī shàng rèn,
扱上衽,
jiāo shǒu kū。
交手哭。
cè dá zhī xīn,
恻怛之心,
tòng jí zhī yì,
痛疾之意,
shāng shèn gàn gān jiāo fèi,
伤肾干肝焦肺,
shuǐ jiāng bù rù kǒu,
水浆不入口,
sān rì bù jǔ huǒ,
三日不举火,
gù lín lǐ wèi zhī mí zhōu yǐ yǐn shí zhī。
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fū bēi āi zài zhōng,
夫悲哀在中,
gù xíng biàn yú wài yě,
故形变于外也,
tòng jí zài xīn,
痛疾在心,
gù kǒu bù gān wèi,
故口不甘味,
shēn bù ān měi yě。
身不安美也。
sān rì ér liǎn,
三日而敛,
zài chuáng yuē shī,
在床曰尸,
zài guān yuē jiù,
在棺曰柩,
dòng shī jǔ jiù,
动尸举柩,
kū yǒng wú shù。
哭踊无数。
cè dá zhī xīn,
恻怛之心,
tòng jí zhī yì,
痛疾之意,
bēi āi zhì mèn qì shèng,
悲哀志懑气盛,
gù tǎn ér yǒng zhī,
故袒而踊之,
suǒ yǐ dòng tǐ ān xīn xià qì yě。
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
fù rén bù yí tǎn,
妇人不宜袒,
gù fā xiōng jī xīn jué yǒng,
故发胸击心爵踊,
yīn yīn tián tián,
殷殷田田,
rú huài qiáng rán,
如坏墙然,
bēi āi tòng jí zhī zhì yě。
悲哀痛疾之至也。
gù yuē pì yǒng kū qì,
故曰:「辟踊哭泣,
āi yǐ sòng zhī。
哀以送之。
sòng xíng ér wǎng,
送形而往,
yíng jīng ér fǎn yě。
迎精而反也。
qí wǎng sòng yě,
」 其往送也,
wàng wàng rán jí jí rán rú yǒu zhuī ér fú jí yě qí fǎn kū yě,
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
huáng huáng rán ruò yǒu qiú ér fú de yě。
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
gù qí wǎng sòng yě rú mù,
故其往送也如慕,
qí fǎn yě rú yí。
其反也如疑。
qiú ér wú suǒ de zhī yě,
求而无所得之也,
rù mén ér fú jiàn yě,
入门而弗见也,
shàng táng yòu fú jiàn yě,
上堂又弗见也,
rù shì yòu fú jiàn yě。
入室又弗见也。
wáng yǐ sàng yǐ bù kě fù jiàn yǐ gù kū qì pì yǒng,
亡矣丧矣!不可复见矣!故哭泣辟踊,
jǐn āi ér zhǐ yǐ。
尽哀而止矣。
xīn chàng yān chuàng yān hū yān kài yān,
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
xīn jué zhì bēi ér yǐ yǐ。
心绝志悲而已矣。
jì zhī zōng miào,
祭之宗庙,
yǐ guǐ xiǎng zhī,
以鬼飨之,
jiǎo xìng fù fǎn yě。
徼幸复反也。
chéng kuàng ér guī,
成圹而归,
bù gǎn rù chù shì,
不敢入处室,
jū yú yǐ lú,
居于倚庐,
āi qīn zhī zài wài yě qǐn shān zhěn kuài,
哀亲之在外也;寝苫枕块,
āi qīn zhī zài tǔ yě。
哀亲之在土也。
gù kū qì wú shí,
故哭泣无时,
fú qín sān nián,
服勤三年,
sī mù zhī xīn,
思慕之心,
xiào zǐ zhī zhì yě,
孝子之志也,
rén qíng zhī shí yě。
人情之实也。
huò wèn yuē sǐ sān rì ér hòu liǎn zhě,
或问曰:「死三日而后敛者,
hé yě yuē xiào zǐ qīn sǐ,
何也?」曰:孝子亲死,
bēi āi zhì mèn,
悲哀志懑,
gù pú fú ér kū zhī,
故匍匐而哭之,
ruò jiāng fù shēng rán,
若将复生然,
ān kě dé duó ér liǎn zhī yě。
安可得夺而敛之也。
gù yuē sān rì ér hòu liǎn zhě,
故曰三日而后敛者,
yǐ qí qí shēng yě sān rì ér bù shēng,
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
yì bù shēng yǐ。
亦不生矣。
xiào zǐ zhī xīn yì yì shuāi yǐ jiā shì zhī jì,
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计,
yī fú zhī jù,
衣服之具,
yì kě yǐ chéng yǐ qīn qī zhī yuǎn zhě,
亦可以成矣;亲戚之远者,
yì kě yǐ zhì yǐ。
亦可以至矣。
shì gù shèng rén wéi zhī duàn jué yǐ sān rì wèi zhī lǐ zhì yě。
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huò wèn yuē guān zhě bù ròu tǎn,
或问曰:「冠者不肉袒,
hé yě yuē guān,
何也?」曰:冠,
zhì zūn yě,
至尊也,
bù jū ròu tǎn zhī tǐ yě,
不居肉袒之体也,
gù wèi zhī miǎn yǐ dài zhī yě。
故为之免以代之也。
rán zé tū zhě bù miǎn,
然则秃者不免,
yǔ zhě bù tǎn,
伛者不袒,
bǒ zhě bù yǒng,
跛者不踊,
fēi bù bēi yě shēn yǒu gù jí,
非不悲也;身有锢疾,
bù kě yǐ bèi lǐ yě。
不可以备礼也。
gù yuē sāng lǐ wéi āi wéi zhǔ yǐ。
故曰:丧礼唯哀为主矣。
nǚ zǐ kū qì bēi āi,
女子哭泣悲哀,
jī xiōng shāng xīn nán zǐ kū qì bēi āi,
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
jī sǎng chù dì wú róng,
稽颡触地无容,
āi zhī zhì yě。
哀之至也。
huò wèn yuē miǎn zhě yǐ hé wéi yě yuē bù guān zhě zhī suǒ fú yě。
或问曰:「免者以何为也?」曰:不冠者之所服也。
lǐ yuē tóng zǐ bù sī,
《礼》曰:「童子不缌,
wéi dāng shì sī。
唯当室缌。
sī zhě qí miǎn yě,
」缌者其免也,
dāng shì zé miǎn ér zhàng yǐ。
当室则免而杖矣。
huò wèn yuē zhàng zhě hé yě yuē zhú tóng yī yě。
或问曰:「杖者何也?」曰:竹、桐一也。
gù wèi fù jū zhàng jū zhàng,
故为父苴杖--苴杖,
zhú yě wèi mǔ xuē zhàng xuē zhàng,
竹也;为母削杖--削杖,
tóng yě。
桐也。
huò wèn yuē zhàng zhě yǐ hé wéi yě yuē xiào zǐ sàng qīn,
或问曰:「杖者以何为也?」曰:孝子丧亲,
kū qì wú shù,
哭泣无数,
fú qín sān nián,
服勤三年,
shēn bìng tǐ léi,
身病体羸,
yǐ zhàng fú bìng yě。
以杖扶病也。
zé fù zài bù gǎn zhàng yǐ,
则父在不敢杖矣,
zūn zhě zài gù yě táng shàng bù zhàng,
尊者在故也;堂上不杖,
pì zūn zhě zhī chù yě táng shàng bù qū,
辟尊者之处也;堂上不趋,
shì bù jù yě。
示不遽也。
cǐ xiào zǐ zhī zhì yě,
此孝子之志也,
rén qíng zhī shí yě,
人情之实也,
lǐ yì zhī jīng yě,
礼义之经也,
fēi cóng tiān jiàng yě,
非从天降也,
fēi cóng dì chū yě,
非从地出也,
rén qíng ér yǐ yǐ。
人情而已矣。
以上为问丧第三十五的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