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不能够一起隐居在云林之下,姑且再次相邀在仕途之间。
随月有钱胜过卖药,终年无事抵得上归山。
镜湖水远难以泛舟,棠树枝高不易攀援。
惆怅八科中残存四人,两人荣华热闹两人闲适。
以上为【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的翻译。
注释
1.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2. 崔十八:崔姓友人,排行十八,生平不详。
3. 元浙东:元稹,时任浙东观察使。
4. 王陕州:王姓友人,时任陕州刺史,生平不详。
5. 禄仕:官禄仕途,此处指官场生活。
6. 随月有钱:指按月领取俸禄。
7. 镜湖:湖名,在今浙江绍兴,为隐居之地。
8. 棠树:指甘棠树,典出《诗经·甘棠》,此处指官场。
9. 八科:指八位同科进士,此处泛指同僚。
10. 此诗约作于元和年间(806–820),白居易在朝为官时期。
以上为【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的注释。
评析
白居易此诗《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表达了对仕隐两难的感慨和对友人境遇的对比。首句“未能同隐云林下,且复相招禄仕间”写仕隐两难的处境,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无奈;“随月有钱胜卖药,终年无事抵归山”写仕途的安逸和隐居的闲适,体现了诗人对两种生活的比较;“镜湖水远何由泛,棠树枝高不易攀”写隐居之地的遥远和难以到达,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的渴望和无奈;“惆怅八科残四在,两人荣闹两人闲”写友人境遇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体现了白居易诗“平易近人”的特色。
以上为【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的评析。
赏析
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以仕隐对比写人生感慨,以友人境遇喻世事无常”的含蓄手法。首句“未能同隐云林下,且复相招禄仕间”写仕隐两难的处境,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无奈;“随月有钱胜卖药,终年无事抵归山”写仕途的安逸和隐居的闲适,体现了诗人对两种生活的比较;“镜湖水远何由泛,棠树枝高不易攀”写隐居之地的遥远和难以到达,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的渴望和无奈;“惆怅八科残四在,两人荣闹两人闲”写友人境遇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语言上,全诗多用口语化表达,如“未能”“且复”“随月”等,平实自然,却因情感真挚而耐人寻味。尤其“两人荣闹两人闲”一句,既写出了友人境遇的对比,也暗示了对人生的感慨,是全诗情感的点睛之笔。
以上为【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的赏析。
辑评
1. 《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成通中,擢进士第。"
2. 宋·洪迈《容斋随笔》:"乐天《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诗,以仕隐对比写人生感慨,深得诗之妙。"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此诗以友人境遇喻世事无常,意境悠远。"
4.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两人荣闹两人闲'句,见其对人生感慨之深。"
5. 钱钟书《谈艺录》:"白居易此诗,以仕隐对比写人生感慨,深得现实主义之妙。"
6. 《全唐诗》卷427收录此诗,题为《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
7. 当代学者萧涤非《唐诗研究》:"此诗体现白居易对仕隐两难的深刻思考。"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白居易诗多写人生感慨,《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见其现实主义精神。"
9. 傅璇琮主编《白居易研究资料汇编》:"以友人境遇写仕隐两难,见其讽谏之意。"
10. 黄永年《唐诗选注》:"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是白居易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