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

赵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剑州古要害,重门扼开阖。
堤防两川地,喉吭此呀呷。
在昔御狂寇,如朽施巨拉。
惊说炎飙烟瘴时,洞蛮蜂起寇南陲。
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千回路不知。
刺史没身专捍御,谏官衔命救疮痍。
汶山为郡数逢春,被诏还都岁又新。
惠政久通蛮徼外,怆怀初去蜀江滨。
邛崃古未兼忠孝,宣室今非访鬼神。
粉箨双双脱,修篁两两高。
同心齐管鲍,并节汉萧曹。
寒岁霜威御,炎天暑气逃。
轩外长溪溪外山,卷帘空旷水云间。
高斋有问如何乐,清夜安眠白昼闲。
旧隐重寻远世机,呼童把帚扫禅扉。
疏帘卷尽南轩阁,引得湖光一片归。
寒瀑落春岩,天垂百丈缣。
更疑仙客宴,不卷水晶帘。
校文春殿籥天关,内籞千葩放牡丹。
风卷异香来幕帟,日披浓艳出栏干。
芳菲喜向禁中见,憔悴忆曾江外看。
函中赤轴谁能卷,壁上孤琴已绝弦。
付与儿孙有清德,临风何必更潸然。
省宇屏图哲匠成,写传芦雁笔尤精。
斜依风苇丛丛袅,远扬烟波渺渺平。
弋者定嗟何所慕,鹏抟莫怪不能鸣。
老君作经五千言,勤行大笑亡与存。
先生有诗七百首,诏书三度来天门。
年登八十齿发壮,骨轻步武如云奔。
退公真静独披襟,尚愧前贤探道深。
零落交游难屈指,崇高轩冕不关心。
未还印绶饶乡梦,犹倚湖山助老吟。
守蜀无堪讵足论,扪参天邈紫微垣。
岁时丰衍真为幸,犴狱空虚冀不冤。
素志未容龟曳尾,误恩深愧鹤乘轩。
养生非谓独存神,功行须令日日新。
高睨鹏抟风万里,静怜龟息寿千春。
物无凝滞心无积,名已逍遥道已醇。
莫惜芳樽细细斟,还台诗句满离襟。
海潮风驾漫幽渚,乡岫云开认故林。
八月气凉归棹快,三年恩厚在人深。
宠数亲承咫尺颜,清修虔命似居山。
欲知不老个中事,应向如今悟八还。
鉴水宽闲称越国,河塘繁剧是杭州。
蓬山君继元丞相,竹马予惭郭细侯。
郡邑丰穰真可喜,人家饱暖更何忧。
蜀国从官又见春,物华人事两俱新。
已推才力多馀地,更赋词章妙入神。
要路我甘无俗迹,夷途公自有通津。
前日鹓鸿接羽仪,平生风谊见施为。
苏台薄暮分襟后,严濑逢佳伫立时。
归棹岂能忘旧里,去筒犹未寄新诗。
落雪纷纷甚羽毛,相逢淮上系轻舠。
压低酒力威棱健,助豁诗怀气象豪。
两岸远山供玉障,一天长水尽云涛。
台阁官资属二贤,岁寒相见颍流边。
新醪喜泛千钟蚁,永漏惊移数叶莲。
致主圣神跻舜禹,济时功业企闳颠。
昔如李郭去登仙,今复东行并客船。
夹岸云山千里路,满襟风月九秋天。
持杯旋斫桐江鲙,觅句频赓蜀国笺。
霜风双鬓雪鬖鬖,物外寻真顿离凡。
子舍若非叨别乘,我车安得到灵岩。
碧窥秋瀑心同洗,红嚼山杷口似馋。
过婺游台又倦勤,路旁驰看两州民。
也知胜处青山旧,自恨来迟白发新。
暂憩瀛宫求道侣,载瞻方广想仁邻。
解印全吴二载馀,近来人楷事何如。
寻真遍赏台山后,假道行观雁岭初。
把酒幸陪登帢帻,泛舟忻得缓徒车。
圣旦求贤野不遗,如公诸子定逢时。
默期苑里留丹桂,喜向门前获紫芝。
香已与兰盈一室,饵当同术有三枝。
乡闾推服孝廉名,谢绝辞闱乐太平。
黄卷不忘穷古圣,白头无倦诲诸生。
安车未召人为晚,束帛重来世所荣。
进欲安舒退欲恬,要将高行与文兼。
吾门自昔传清白,圣世于今重孝廉。
孔氏性情归利正,仲舒仁义事摩渐。
好山深处静开轩,目送孤云手弄泉。
枕石堂无金玉富,濯缨家有子孙贤。
初寻旧隐逢三伏,已发新吟仅百篇。
亭号休休古退藏,岂如溪上构虚堂。
坐邀城市真潇洒,却谓江湖太渺茫。
下笔新题无俗事,支筇野服是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