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日落返察矶,无地可卓筇。

回首池阳山,九朵金芙蓉。

溪流出港急,树色收云封。

攀萝度险捷猱猿,石角钩衣屦尽穿。


莫讶远寻金地藏,也曾徐步玉阶前。

池上凉台五月凉,百花开尽水芝香。

黄金买酒邀诗客,醉倒檐前青玉床。

天空地迥托吾庐,何处山川不裕如。


太极光阴宁有闲,环中事业本无书。


道亨谁谓大人否,夷陋不妨君子居。

至人寓迹尘凡中,杖头挂壶来何从。


长房俗眼偶澄澈,一笑市井得此翁。


试窥壶中子无物,何处著此千柱宫。

九峰名九子,幻作九莲花。
去天不知尺有几,晴空片片飞丹霞。


南宫才子江东客,笔带九华峰顶色。

一叶扁舟渺漠间,白云飞处九华山。


生来自有清幽兴,每被微官误却闲。

谁道山如九朵莲,万峰飞舞上青天。


惜无羽翼乘风去,分取丹池一勺泉。

细从云外数奇峰,九朵芙蓉翠万重。


月上老猿攀石葛,雨晴驯鹿卧沙茸。


谪仙诗重天池锦,霸相身惭雪涧松。

遥揖山灵感物华,翠微深处欲移家。


千峰列戟疑无地,一涧浮春忽有花。


世外丹青开栋宇,空中鸡犬隔烟霞。

宿月鸥凫立浅沙,落花芦荻露人家。


天寒夜静长无物,一片清江浸九华。

颍川有佳士,放怀慕清闲。


或游公侯门,得诗乃言还。


潇洒青松姿,俗驾何由攀。

扁舟溯南江,群山渐秀发。


遥瞻九华峰,点点出天末。


迤逦见雄奇,平地犀尖拔。

群山秀色堆寒空,九华一簇青芙蓉。
谁云九子化为石,聚头论道扶天公。


深岩自积太古雪,烛龙缩爪羞无功。

夜宿吴田铺,深林暂解鞍。


群公皆好客,野老喜迎官。


倦鸟溪边树,流萤竹外栏。

长记零陵郡,共看江上峰。


平生轻世事,几度认仙踪。


转式驱雷电,封泥伏虎龙。

长淮初四月,照见九华山。
不见秋浦人,使我心怡然。


昨者蓬莱峰下相周旋,白云冉冉招归船。

江南莲乍动,帆背二孤开。


水气偏浮上,山光忽照来。


地增人峭绝,云合路纡回。

念尔云装客,寻仙石照门。


虬鸾思欲御,日月厌为樊。


圣院参神侣,真峰访道言。

扁舟重过九青莲,极目空明思浩然。


可是画工烦刻画,只因山骨偶枝骈。


风高迥认龙腾海,云散初疑剑插天。

松枝为管京邑无,山翁持赠最勤渠。


千年自饱幽涧雪,一日忽快南窗书。


但知来处已潇洒,况复毫端精有馀。

山到东岩好,横开翡翠屏。


招提含宿雨,洞壁倚寒星。


杖底千峰小,烟中九子青。

犹记午桥边,曾吟太华莲。
浮生春梦耳,山色故人然。
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
昔年尝慕此山游,今日经行不暇留。
好意尚为尘迹累,碧鸡山凤勿相尤。
喜无檐溜滴空阶,秣马轻装入夜催。
一阵松风惊晓枕,又疑天外雨声来。
仙居岩巘几千重,秀入青冥气势崇。
他日却来寻胜境,且将图录记诸峰。
旌骑前头是九华,未能游历已咨嗟。
好将秀色开尘眼,又被浮云一半遮。
当年持饷自襄东,共载尤怜翠色浓。
莫向壶头疑薏苡,要从华顶看芙蓉。
诸郎自是阶庭秀,此物聊堪笔砚供。
分与仙山背,多年负翠微。
无因随鹿去,只是送人归。
顶木晴摩日,根岚晓润衣。
先生九华隐,鸟道隔尘埃。
石室和云住,山田引烧开。
久闲仙客降,高卧诏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