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昔侍先君故里时,僧中最喜老璘师。


高标无复乡人识,妙寄惟应弟子知。


山店煎茶留小语,寺桥看雨待幽期。

丛林老宿川无准,不钓纤鳞钓大鱼。


抱佛脚多同学者,得吾髓有几人欤。


难呼兜率谈宗旨,且问狐山乞绪馀。

坛畔苍松缀紫苔,远公曾记昔年栽。


不教秀色流华屋,只放疏阴覆讲台。


愁为石化将鳞去,喜作涛鸣杂梵来。

方寸千里心,三年存义丧。


淮阳一掬泪,不顾吴云长。


此泪久不落,自子忽浪浪。

我昔勘书官学曹,桐城一老同昏朝。


澹怀万事不挂眼,心维口诵惟方姚。


精诚所结好所聚,阅肆妙迹逢灵皋。

世外忘家子,归来谁与游。


烧香如意夜,茹菊钵盂秋。


独节已萧冷,诸缘应罢休。

若不破名相,此图空在卷。


譬如阿闪国,一现不再现。


若破名相尽,无见无无见。

缘师棒底少知音,一钵飘然辞故林。


是处可登三昧地,何须忽起四摩心。


离山梅子从生熟,探水茱萸自浅深。

布衣相对两忘贫,共忆黄山泪满巾。


高士姓名因有传,中郎书籍与何人。


墨池雨冷苔空积,笔冢秋深草自新。

国难逢骄虏,时危惜俊才。


盐车在泥淖,骐骥亦悲衰。


片月清秋照,商风一夜来。

建霞振奇人,矫如六尺骢。


丽文副夙业,艺能复旁通。


篆刻诗书画,造微靡不工。

山中归兮景暮,筵白云兮饯俎,汲甘泉兮为酌,列西山兮为簠。


鸣山鸟兮当歌,袅游丝兮缕舞,欢饯君归兮君生悲,北顾黄云兮横烟雾。


山中景兮人不知,归见外人兮不足为道。

分明眉目绿双丫,意气融融十岁华。


若要终身行路正,须防小学入门差。


人心不古皆流俗,师范如今独当家。

葛令井西楼观重,乱馀此地忽相逢。


何时云水寻仙去,百丈岩前一树松。

簪绂猖披总污尘,从师千里独相亲。


炼丹炼得心如石,惭愧临危负义人。

绛帐笙歌户外传,师生唱和有新篇。


韩门多少谈经士,辛苦吟诗贾浪仙。

险阻蛟龙又则那,只缘有路接天河。


少年谩动乘桴兴,中道俄闻曳杖歌。


司马壮游空岁月,杜陵归梦隔山河。

西风瓢笠渡江关,秋满长干待尔还。


莫更十方行乞法,文殊今在五台山。

远寻遗蜕访仙坛,又举空衣返故山。
猿鹤凄凉思旧社,鬼神呵护惜馀丹。
紫溪凉月迎归路,白塔晴云送出关。
佛子苇麻众,概能蚕食人。
庸奴买师名,纳赀不计缗。
普济释苑秀,类同行佛均。
老夫归兴满青山,竹里逢僧心事间。
沧海路寻杯底渡,白门家在定中还。
传经几译西来意,杖锡谁从北渡关。
君家兄弟森群玉,数兼八韩仍两之。
复有一人更才敏,将往京域求其师。
其师为谁子张氏,曲颏美准秀且颀。
故纸堆中唤师叔,香林花叶续传灯。
寻思四十年前事,只为茶毗一个僧。
儒术能为耆定功,泱泱表海见雄风。
服膺师训尊心学,不独文同理亦同。
谪宦龙场讲学年,铸金黔徼衍薪传。
不图私淑瀛洲客,载上归舟到日边。
劫火吴宫尽,耆年亦已殂。
勤拳依佛敕,精苦是僧摸。
愿力归兜率,宗风化给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