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不须两两与三三,只在昆仑第一岩。


逢润自然情易伏,遇炎常恐性难降。


有时直入三元户,无事还归九曲江。

神仙暮入黄金阙,将相门关白玉京。

可是洞中无好景,为怜天下有众生。

心琴际会闲随鹤,匣剑时磨待断鲸。

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


一领布裘权且当,九天回日却归还。


凤茸袄子非为贵,狐白裘裳欲比难。

日为和解月呼丹,华夏诸侯肉眼看。


仁义异如胡越异,世情难似泰衡难。


八仙炼后钟神异,四海磨成照胆寒。

才吞一粒便安然,十二重楼九曲连。


庚虎循环餐绛雪,甲龙夭乔迸灵泉。


三三上应三千日,九九中延九万年。

五岳滩头景象新,仁人方达杳冥身。


天纲运转三元净,地脉通来万物生。


自晓谷神通此道,谁将理性欲修真。

浮生不实为轻忽,衲服深藏奇异骨。


非是尘中不染尘,焉得物外通无物。


共语难兮情兀兀,独自行时轻拂拂。

孤云乘天风,飞入海上山。


松声发鼓吹,导我登层峦。


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屈二指兮郎罢九秩,虽则九秩兮髯犹如漆。
梁之郊兮黍稷栉栉,父曰儿归兮吾督汝铚。


加六算兮圣善九旬,虽则九旬兮发犹未银。

燠寒节若无嗟若,不寒而燠疫疠作。


叵堪穷腊阳气泄,况乃炎方土风恶。


大块积蓄久酝酿,元造斡回骤飘落。

迩日岂无雨,东有西或无。


有亦仅鸣瓦,不肯鸣庭除。


檐声尚难滴,况望浮沟渠。

侵寻小雪初,不雨五旬馀。


深井腥泥水,荒畦槁蛀蔬。


牛灾传聚落,蛇出骇阶除。

钱塘多少富豪家,酒肉如山赏物华。


野老入城□□□,□萝卜菜腊梅花。

雨声更霰雪,昏听达清晨。


自笑能吟客,常为不寐人。


絮寒勤拭涕,箦响惧翻身。

昨朝交末伏,今日立新秋。


故是凉犹未,终须热渐休。


酒醒兴午夜,月上倚西楼。

两公诗思欲飞扬,颇似繁台俯大梁。


潇洒道装衣袖阔,昂藏寿相耳毫长。


持身未惯全随俗,玩世何嫌略放狂。

垂垂三径晚香开,二妙端能为我来。


老瓦尚堪沽浊酒,破鞋何惜上高台。


十年心事霜髯短,万□秋声画角哀。

甫作诗为两翁寿,岂虞相继骇予闻。


八旬已过太公望,一旦俱为冥漠君。


场屋少时尝张王,兵戈晚岁忽纷纭。

十岁端平旧丙申,元贞重见丙申春。


几灾几难到今日,诸父诸兄皆古人。


未及悬车官已解,不能负贩子俱贫。

独坐绿阴下,追思秋日春。


眠蚕方放大,早麦欲尝新。


岂意贼生贼,忍闻人食人。

皓月微红映落霞,试呼樽酒答年华。


柑为天下无双果,梅是春前第一花。


自古良辰难得友,暂时老子不思家。

一斩红崖,按阔狭、方能及丈。
横染架、细如秆杖。
在中间,谁做下,柴窝圆样。

漳南罢郡如之任,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邮吏拜,连山风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渔浦,花底垂鞭醉凤城。

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


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


田家五六月,绿树阴相蒙。

良农知土性,肥瘠有不同。


时至万物生,芽蘖由地中。


秉耒向畎亩,忽遍西与东。

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


高首何昂昂,蛾眉复娟娟。


不忧桑叶少,遍野如绿烟。

正月新献岁,最先理农器。


女工并时兴,蚕室临期治。


初阳力未胜,早春尚寒气。

田家重元日,置酒会邻里。


小大易新衣,相戒未明起。


老翁年已迈,含笑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