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
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纳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
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
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
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
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后世记诵问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世味知公最饱谙,百年清德亦何惭。
柏台藩省官非左,江汉滇池道益南。
绝域烟花怜我远,今宵风月好谁谈?
交游若问居夷事,为说山泉颇自堪。
白昼钩帘望处长,初于眼界了无妨。
坐看云岭埋烟雨,聊借西轩作晚凉。
卷水翔龙方矫矫,转山飞瀑更浪浪。
缥缈炉烟上帝阍,朝来一洗旱如焚。
垄头无复成龟兆,水面初看起縠纹。
政使夏畦炊白玉,未妨秋稼割黄云。
凤池分手惜飞蓬,平土留京地望雄。
启自山公传吏部,班应云母隔司空。
鹓行八座星辰表,鹢首三江暮霭中。
慷慨芙蓉拭剑锋,飞扬云色射双龙。
留题竺国三千界,倚啸罗浮四百峰。
驿路梅花春浩渺,郊原棠树暮从容。
密霰三冬集,玄云四望同。
微茫屯巨壑,浩荡布长空。
入夜光交映,连朝势倍雄。
词林隽誉重圭璋,师席居贤国倍光。
学馆化行周冑子,制科名起汉贤良。
弦歌夜对金陵月,袍袖春携玉殿香。
异时辱荐雄文似,几岁因窥马赋多。
凤幄侍筵辞禁直,龙楼问寝想仙珂。
翠华想像三雍幸,缇帐瞻思六馆迎。
四海当年流颂化,千秋此地盛才英。
不谓江山收丽藻,直将文物借陶钧。
宫衣暂辍金华席,江月晴分璧沼春。
谩向河南望河北,碧天凉露滴金茎。
授书暂出金华殿,拜命新趋白虎闱。
苑近士林霞并入,竹深山馆雪犹飞。
报绩已从南国重,承恩新自汉宫蕃。
秣陵风月还相待,廷尉刑章定不冤。
三老鸠筇分御席,诸生虎幄侍文茵。
经纶遇主陈车马,冠带圜桥领搢绅。
天上夔龙虞礼乐,日边桓马汉宫墙。
两都模范归山斗,异代风流并洛阳。
盆偃华夷群岳小,龙昂天地一山尊。
孤峰日月寒相掠,六合风云漭自吞。
邑树晴光起,川苗佳气深。
水包城下岸,云细郢中岑。
岂无阳关情,未语喉先咽。
念我发云短,持筹担莫辍。
鸣珂声动夔龙上,染翰名高琬琰中。
东观藏书称武库,西山副墨见文雄。
绿窗朱户暮寒生,直是落花飞絮总无声。
春宵犹自黄金价,玉树江南夜。
洛阳纵有行春令,谁问袁安处士家。
岂无阳关情,未语喉先咽。
念我发云短,持筹担莫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