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兰房绣户厌厌病,叹春酲、和闷甚时醒。
燕子空归,几曾传、玉关边信。
伤心处、独展团窠瑞锦。

青山一何深,上下尽云木。


中有千岁姿,偃蹇卧寒谷。


明堂不徵材,大匠肯回目。

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


只有两人嫌未足,更收前世杜陵诗。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

有待云雨在,无伤斤斧馀。


将军漫弓箭,居士或眉须。


缺记共工怒,深资夸父腴。

政是国家多事秋,渝川县尉亦风流。


吟诗不废公家事,坐使孟郊输一筹。

远山横碧一溪清,白鸟飞边落照明。


吏散庭阶一无事,绿阴亭上又诗成。

惨惨秋风吹客襟,唐人遗迹宋人吟。


浮云世事多迁变,不独此亭无绿阴。

五百年前作此亭,亭前古木绿阴清。


而今古木无存者,赖有新亭系旧名。

红藤古树数雅行,大阵先栖小阵翔。


莫作曹瞒三匝绕,汉阳江上有周郎。

长天古木染秋霜,红叶栖乌满夕阳。


岂少踏枝翻一叶,只无诗句恼于郎。

何处千年双干,未嫌雪虐风饕。


楚士两龚介洁,孤竹二子清高。

千尺龙蛇夭矫,半山风雨凭陵。


谁为梅花赋手,能回古木寒藤。

群乌小笔聊耳尔,岂足贻谋为儿子。


汝今装袭亦自好,泛多题辞大夫士。


我家孝悌仍力田,自此相传逾百年。

不见丹丘四五年,幽篁古木更苍然。


蒹葭霜露风连海,翡翠兰苕月在川。


忆昔画图天上作,每题诗句世间传。

湘君宫在洞庭湖,幽篁古木龙所都。


石坛雨长碧苔藓,水屋风动青珊瑚。


老人攲枕看蝼蚁,嫠妇停舟听鹧鸪。

物遇日屡迁,流止暂不遗。


浮云出丹巘,游鯈遵绿漪。


心知既无滞,躯质匪有期。

岁寒古木性所爱,况有此君初附之。


江湖眼明世无几,太息不生元祐时。

铁面小将军,旌旗照海门。


兵机出孙武,胆气走桓温。


社稷剑三尺,乾坤酒一樽。

车随石路去迢迢,夹岸枫林隐一桥。


松树不知何处尽,人穿苍翠已三朝。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


天南树树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怜。


南海祠前十馀树,祝融旌节花中驻。

老竹叶稀多秃枝,新竹碧润含幽姿。


箨中龙子振春蛰,突出雷雨头参差。


旁蹲怪石石罅裂,裂处恍惚疑龙穴。

梁王池苑罢经过,古木残云奈尔何。
莫放流音空袅袅,行人长少夕阳多。
龙虎飞腾凤影孤,水苍鸣佩小珊瑚。
汉家陵树秋萧索,也似秋声落画图。
孤根曾是老风烟,直节从教雨露偏。
忆得乐游原上路,汉陵千树也萧然。
凤箫吹断夜初澄,云叶离披玉露凝。
绝胜洞庭凉月曙,数声瑶瑟度零陵。
桃李门墙万柳青,诗人茅屋独凄清。
檐前古木无春叶,可怪东风亦世情。
虬枝耸翠,俨鬓眉耆耇,衣冠太古。
密荫遮来官阁遍,长养使君霖雨。
丞相祠堂,精忠庙貌,一气同凝聚。
君不见南溟之水如汤盘,浴日浴月涵星垣。
闭塞地户开天门,西台庙古神赫烜。
垂衣拱手端临轩,身骑白马扬朱翻。
秋风不静秋树喧,瑟瑟萧萧动我门。
秋气长含终古恨,愁悲那复此时论。
秋树独深君子叹,悲回惜往倍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