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中岁思远游,遐心在参诣。


垂老迟出门,致远常恐泥。


翘首匡君庐,高深薄云际。

海幢门外钓鱼翁,袖手旁观日出东。


只有痴顽同木石,久无方便寄诗筒。


太阳早已知投子,信祖何曾识懒融。

久向东湖十载前,遐心长寄水云边。


偶来隔竹闻清磬,为爱新凉上小船。


生计百年三事衲,名山到处一家禅。

片云闲逐断篷飞,路转寒山入翠微。


十八破家人已老,一声长啸客方归。


别峰相见谁招手,绝顶频登独振衣。

我所思兮在华亭,孤舟来往江波清。
龙蛇混杂双眼明,车螯缩爪虾努睛。


晚来钓得赤梢鲤,三界横身棹臂行。

偶来原不为登临,借得闲房慰夙心。


云水随缘无去住,烟霞投分有高深。


林闲度岁如增劫,梦里还家当陆沉。

鶗鴂声声不忍闻,阴晴冷暖岭头分。


人天有意留师住,捩转匡云入海云。

林光亭午日当中,定出无心笑懒融。


片石似云争远近,双松连影失雷同。


南车直指千峰北,西水长流万派东。

云深山路失高低,足快身轻定不迷。


占断云根晞白发,望穷山色上丹梯。


空生却被岩花笑,庄叟难将物论齐。

细路入云通曲曲,乱山回首失层层。


有人独上最高顶,长啸一声何处僧。


胜友新知如旧识,名山三过俨初登。

万象森罗一鉴中,化城今在莞城东。


波光倒插千峰影,暑气潜消五月风。


翠竹晚凉丹荔熟,白莲朝映槿花红。

我生不出空劫先,高谈阔论燃灯前。
我生不逢竺土仙,拈花微笑闯法筵。


我生不居兜率天,扬眉吐气弥勒边。

祖翁旧业未荒芜,赖有西乾古丈夫。


白社一灯悬太白,湖光千顷接天湖。


林间趺坐花香满,水际闲行鹤影癯。

大道日陵夷,真风自虚妄。


城市足嚣尘,山林见高尚。


翘首丹霞巅,仙凡隔天壤。

珍重浮山畜俊鹰,秋风飞击兴腾腾。


于今大地多孤兔,六翮须丰养未曾。

丹霞归路未逢人,依旧顽牛昨日身。


莫怪适来还适去,溪山无地任吾真。

旧游人境两茫茫,临老重来礼法王。


觌面更无差别见,鬓边惟觉有微霜。

三峡狂澜吼似雷,老人归路兴悠哉。


南方龙象争相庆,夺食驱耕人又来。

松老风高万壑涛,养成雏鹤待鸣皋。


直林秋晚悲摇落,咫尺家山入望劳。

名山不负古栖贤,种玉开云岂偶然。


回首岭南笑顽石,点头不上米家船。

三岩高处曾相见,五老峰头念索居。


何事玉渊书未报,水清难怪久无鱼。

舟楫行天上,斜晖卷浪花。


回流忽吞吐,鸣橹极呕哑。


便可通星汉,还堪著钓槎。

还乡寂寂杳无踪,不挂征帆水陆通。


蹋得故乡回地稳,更无南北与西东。

南山披时寒夜中,一角不动毗岚风。


何人见此生惭愧,断续犹应护得龙。

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


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

夜静风高江水寒,归船空载月团团。


须知钓得金鳞后,只是当时旧钓竿。

雨笠烟蓑三十年,一篙投意便忘船。


何如更拟吴江上,付与儿孙庆有缘。

几日相过笑语欢,西风转盼陇楸寒。


溪桥一别人千古,山寺重来竹数竿。


夜月已添新塔影,寝堂犹挂旧蒲团。

明镜当台兮,曜神光乎夜堂。
西飙栗冽兮,蘸秋水之杲阳。


望俨慈氏兮,近之而不可狎。

一滴曹源向北湍,顺流容易逆流难。


神龙破浪无寻处,留得威狞纸上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