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尾追风抹万蹄,昆仑玄圃谓朝隮。


回看世上无伯乐,却道盐车胜月题。

得丧秋毫久已冥,不须闻此气峥嵘。


何妨却伴参寥子,无数新诗咳唾成。

秦郎文字固超然,汉武凭虚意欲仙。


底事秋来不得解?


定中试与问诸天。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


看院只留双白鹤,入门惟见一青松。


药炉有火丹应伏,云碓无人水自舂。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仙子东南秀,泠然善驭风。


笙歌五云里,天地一壶中。


受箓金华洞,焚香玉帝宫。

昔年我见杯中渡,今日人言鹤上逢。


两虎定随千岁鹿,双林添作几株松。


方瞳应是新烧药,短脚知缘旧施舂。

梦蝶真人貌黄槁,篱落逢花须醉倒。


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


扶持爱梅说道理,自许牛头参已早。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
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

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
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


寒花寂寂遍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渺渺扁舟入浦云,琳宫一到惬前闻。


春泥夹道萦人迹,野水交陂乱鸭群。


洞里朝元郭道士,城中行乐鲍参军。

到来心自足,不见亦相亲。


说法思居士,忘机忆丈人。


微风吹药案,晴日照茶巾。

城南城北暖尘飞,伐木相求苦未归。


吟到碧桃还细雨,行寻芳草又斜晖。


绮窗彩笔题诗遍,斗帐沉香入袖微。

苦忆君公白发长,墙东依旧水云乡。


汉家男子惟垂钓,楚国骚人正采芳。


匏叶浮沉难涉水,菊华甘苦总含霜。

一心求妙道,几岁候真师。


丹灶今何在,白云无定期。


昆仑烟景绝,汗漫往还迟。

宋荔裳方伯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也。
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
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

古人不可见,循吏亦已远。


试为左右容,阿墨何相反。


陵迟叔季日,毁誉俱混混。

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日下鹤过时,人间空落影。


常言一粒药,不随死生境。

春帆共挂喜同行,月上迟君望倍明。


薄宦久知无别累,孤舟何事滞江程。


梅关署冷苔痕厚,浩劫机深道意生。

毗陵城下朔风尖,日暮天寒雨雪间。


始知东阁先生贵,不放南安太守参。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
时来曷迟,去之速矣。
屈意从人,悲吾族矣。

高阜临大溪,激流喧众石。


中藏寿光宫,年深翳金碧。


俨然天人尊,羽卫何赫奕!


回廊荫古木,苔藓少行迹。

暂去朝元出翠微,红尘何处染绡衣。


鸾传紫府书频至,鹤带青城箭未归。


六甲风雷坛下守,半空日月鼎中飞。

洞门寂寂锁烟霞,此是玄都道士家。


鸡犬无声丹灶冷,深溪流出碧桃花。

问师云已出,杖履水东湾。
世上方多事,山中亦小闲。
竹光新雨后,禽语夕阳间。
闲来松下叩仙家,惟见山扉掩碧霞。
步绕篱根霜屦滑,已将心事语黄花。
秋风吹落桂花残,寂寞淮南赋小山。
自笑草堂鱼佩冷,空将瑶水鹤书还。
石门萝月谁同醉,洞口松枝只独攀。
春湍壮风涛,舟楫疾如鸟。
中流望落日,空阔众山小。
馀霞澹明灭,远树晴缥缈。
我亦乾坤一腐儒,杖藜时访白云居。
故人不入江海梦,道士空惊世俗书。
箫史凤归云缥缈,刘郎桃在雨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