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达尊推国老,雅量寔予师。
世翊千龄运,哀闻二圣悲。
伤心瞻傅象,竭力奉萧规。
冢宰传三世,元勋辅六朝。
承家同郑武,致主必唐尧。
梁坏将何仰,川流不可邀。
敕:国储为天下之本,师导乃元良之教。
将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贤,何以审谕?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其品德操行,四科均优。
懿文硕学,为百氏之宗。
自际朱弦赏,逢人说项斯。
蜚章先剡上,荐墨更交驰。
遽卧漳滨疾,如轰荐福碑。
尧考闻忧日,公身病瘁时。
哀情知痛极,疾势转增危。
梁坏将安放,天胡不憗遗。
皇华方北返,植纛指西风。
蜀谓今清献,戎言昔富公。
民夷两心服,勋业百年同。
圣代多名相,谁如德量宽。
平心消党与,着力援孤寒。
礼极三宫养,天开二圣欢。
造化开神秀,七闽领诸秘。
郁郁龙潭山,乃在青天际。
丹梯万馀仞,满目生淩厉。
鸿蒙昔未辟,未有补天手。
青山各混沌,流峙自相蹂。
女娲截巨鳌,戴以众山首。
异果留千岁,闽山接十洲。
有桃皆卵核,无树不蟠虬。
地共仙源迥,花藏春坞幽。
天开檀海秘,人现宰官身。
玉鼎调明主,金仙属老臣。
九衢悬慧日,四照尽阳春。
西来岳色彩云间,神母曾闻就大还。
自是鼎铉分圣寿,非关药饵驻红颜。
千秋元老名知重,八极仙灵手自攀。
巑岏青黛拥仙都,万壑千峰入画图。
地自名山开九籥,树从栖鹤识三珠。
白云岭上元堪悦,灵气朝来尽可呼。
哀音到后又而今,节惠初闻出翰林。
千载特操迁史笔,百年如见范公心。
东川有障龙门在,南斗无光壁宿沈。
峨峨祠宇汶城西,古冢荒凉绿树齐。
为爱太师忠节重,几回下马读残碑。
封国营邱近,行胪洛水浑。
位齐师尚父,名重相公孙。
勋业归宗祏,威声寄塞垣。
月墀绣屐想无踪,庭户新凉绿簟空。
寄语金泥旧裙衩,莫教放尽石榴红。
几年留滞起边愁,只忆家园烂熳游。
今日西来更愁索,却令人意忆并州。
戎鼙声里冷云秋,投老难堪此段愁。
说似旁人都不管,待凭书札到并州。
我君肇当阳,憸佞毕退听。
示民以好恶,观此第一政。
恭惟司马范,二老文且正。
汉家循吏得民深,素业流风尚可寻。
愧在盛时操短刃,远来邻壤效鸣琴。
敢论异事追前事,所喜仁心契本心。
天贻真宰赞重熙,何日来符命世期。
五夜燕游元夕后,三阳交泰上春时。
维师事业前无吕,先觉心灵世有伊。
善教邈无迹,其流在民心。
君看鲁太师,庙食犹至今。
岂如文俗士,朱墨坐浮沉。
天遣飞仙下九州,儗伦慎勿汉唐求。
他年吕望应黄发,今日周公尚黑头。
夹辅元勋归玉铉,太平馀事入银钩。
君王正殿压金鳌,一品师臣待赭袍。
万世规模神鼎重,八年勋业泰山高。
崇宁枢筦联领翼,大观蓬山擢凤毛。
燕雀同欣大厦成,公归何处不欢声。
全将和气还群物,不放纤尘点太清。
人指灵椿期寿考,天将神鼎待功名。
五百年来间气钟,堂堂皎月众星中。
钧陶四海规模大,心膂三朝礼貌隆。
寿杖特尊黄发老,衮衣重拜黑头翁。
鹫岭云何锡杖飞,汉家社稷要扶持。
衮衣人共尊姬旦,木铎天将以仲尼。
亿万生灵俱再造,百年寿考复奚疑。
手扶日月补圜穹,锡第庸旌再造功。
乐奏钧天迎骑拥,诗歌湛露晏堂丰。
属车临幸龙颜喜,拔宅飞升帝眷隆。
勤劳王室见周公,报赐宜膺曲阜封。
兆见维秦符佐命,祥开有魏庆畴庸。
申加井赋思方洽,倍衍圭腴赏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