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


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


榛芜掩前迹,苔藓馀旧痕。

岘山亦是关情地,屈指从君话旧长。


此夕梅花辞大庾,十年秋雁隔清湘。


应徐笔底多陈迹,吴粤尊前暂一乡。

霜色蒹葭鬓共新,倚来双玉暂精神。


还因四十馀年后,朋寿堂中第二人。

为具青山莫厌贫,天涯惊见赏心人。


还将温室中郎树,来咏吴兴太守蘋。


霅水远拖双带玉,何峰斜抹一钩银。

承明促入旧仙班,此日膺舟尚许攀。


返照只看归鸟乐,临风仍羡去鸿闲。


夕郎高议传青琐,学士清盟向碧山。

李相昔鲸饮,颜公复鸿鶱。


遂令兹山名,远并太傅尊。


闰季大火流,清阴犹未髡。

十年归泛五湖舟,蓬鬓翛然守一丘。


家似桃源非避难,身如桑楚更奚求。


紫衫不解为何物,青眼唯将向旧游。

改席延绪飔,披襟向晴昊。


日染馀不水,烟平浮玉岛。


顾见青芙蓉,了了透蘋藻。

吴兴岘山色,不减襄阳紫。


气馀清和候,人是东南美。


亦有艖头鳊,佐之若下醴。

出霅溪山暂缓愁,仍从地主见风流。


长劳郢里阳春忆,少为吴兴夜雨留。


浮玉岛惊新窣堵,市金人指旧优娄。

小舆依微指白云,老僧初见怯相闻。


当年知识羊开府,今日翻陪柳使君。


丛莜雨来珠作供,野苹风起縠成文。

诸贤名价重南州,岘首吴兴亦胜游。


痛饮争呼明月至,狂歌欲断彩云流。


那知碧浪重湖夜,别作金台万里秋。

岘山云锁玉璘珣,洼顶尊开兴自新。


名胜东南元此地,文章潘陆更何人。


平湖涨起高青雀,刺史吟成老白蘋。

骑鸾一去藐尘寰,万里天风杳佩环。


江海十年生白浪,星霜七秩陨朱颜。


瑶池月堕梦中梦,翠岘云归山外山。

眷予倦羁旅,坎壈林壑间。


落日投古寺,秋虫吟乱山。


月明露已白,风定云方还。

苍山若无路,落日听鸣钟。


旁舍适眠虎,古潭微见龙。


空窗向云月,高枕听风松。

凤门高对鹿门青,往岁经过恨未平。


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


炉峰已负重回计,华岳终悬未去情。

彼此无消息,所思江汉遥。


转闻多患难,甚说远相招。


老至何悲叹,生知便寂寥。

相思恨相远,至理那时何。


道笑忘言甚,诗嫌背俗多。


青苔闲阁闭,白日断人过。

形影更谁亲,应怀漆道人。


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榛莽池经烧,蒿莱寺过春。

三载羊公政,千年岘首碑。


何人更堕泪,此道亦殊时。


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

大名终不灭,堕泪此山碑。


后进才非乏,风流尔足师。


古堂阴汉水,新路改城池。

道悠寄先觉,神契无近知。


彼美羊公意,今在岘山诗。


陵谷非一变,荣名独至兹。

去秋游道场,俯瞰何山路。


林泉虽在眼,未暇飞杖屦。


尘埃汩城市,遥望隔烟雾。

久欲归耕竟未归,又吟苕霅劝农诗。


流钱腐粟惭无术,稼穑艰难或稍知。

天遣吾来此劳农,要令遗躅访颜公。


虽无二十四宾客,诗酒略追前辈风。

卞山龙欲阻吾行,怪雨盲风不肯晴。


但得出郊修故事,此中亦可劝深耕。

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

松间残露频频滴,酷似当时堕泪人。

晋代传遗爱,羊祠独至今。


岘山南郭上,千古一登临。


未下看碑泪,犹怀仰止心。

山随宇宙结,千古真苒苒。


登临足揽胜,兹来余复忝。


山椒耸太华,夷路谢跻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