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


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

耿耿旅灯下,愁多常少眠。


思乡贵早发,发在鸡鸣前。


九月草木落,平芜连远山。

我昔骑凤超九疑,今复御风登会稽。


禹穴下窥正深黑,地老天荒知是非。


好峰高处偏薄雾,秋热苦时恰轻雨。

车中无作惟生睡,卷里何佳却胜闲。


会意贪看三五句,回头悔失数重山。

枥骥倦千里,笼鹤思九皋。


念昔田舍日,不知山林高。


一朝逢世纷,故丘得潜逃。

十年身卧白云堆,已分黄尘断往回。


不是幽人遗俗去,肯寻流水渡关来。


三秋风月从头说,千里湖山觌面开。

揽辔穷登降,阴雨遘二旬。


但见白云合,不睹岩中春。


急涧岂易揭,峻涂良难遵。

重作滇云万里征,归途却喜遇春晴。


一筇历历记行店,双堠频频减去程。


岭上闻猿孤枕泪,壁间见蝎故乡情。

方自华峰下,何劳更望华。


山僧援故事,要我到渠家。


自谓游已至,那知望转佳。

松橘苍黄覆钓矶,早年生计近年违。


老知风月终堪恨,贫觉家山不易归。


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

鹿去台空屋数椽,置身犹在阆风巅。


孤筇暝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


乱后诸生虚讲席,门前流水隔尘缘。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
故人留我饮芳樽。
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

惠山怪我昨径去,归来欲登却作雨。


湿云隔眼失高翠,掉头不顾真巢父。


愿治笠屐往慰谢,众虑沾濡吾莫沮。

独向水亭坐,未闻诗友来。


入城还偶遇,下马与同回。


各已泥双屦,终难致一杯。

身轻更觉马蹄轻,倦听昕堂讲鼓声。


示病早能效摩诘,赋归真复继渊明。


食租近郭膏腴足,卜筑依山爽垲成。

归途似乌鹊,得树且依栖。


一寸客亭烛,数声村舍鸡。


路长风正北,野旷日沈西。

云龙氤氲华盖天,呼吸海气回星躔。


势尊蓄厚合茫混,神秘未许穷雕镌。


我来冲雨青冥上,攀援栈道空茫然。

流雨泥我足,北风创我肌。


令我朱颜改,使我含辛悲。


举目见羊肠,日暮安所归。

今朝风雨色,凄其成岁暮。


谁云望不迥,出门即非故。


我马既玄黄,仆夫将焉诉。

玉龙桥下水纵横,酒眼摩娑醉语轻。


不道便成生死别,至今犹自恨潮声。

太初收骨道场山,与隔新坟定几湾。


六十年来无麦饭,可能相对忆人间。

碧练东来是霅川,银鱼紫蟹不论钱。


从他风景长如画,割却浮家一段缘。

当年六子五沈沦,一作人间舌底人。


暗数古来文苑传,谁能白发画麒麟。

龙湾北岸骨堪栖,漠漠愁云片片低。


一种印山寒食地,白公坟畔酒成泥。

屈指流年醉里论,清溪如旧泪痕新。


也知不乏追随客,谁是当时共济人。

入眼山家事事新,长松历落踞苍旻。


苔文剪绿移幽径,竹色分青与近邻。


双屐天容归后态,一尊秋属醉馀身。

逾年海上久安居,多谢萧郎远寄书。


不向去来生一念,已将天地作吾庐。


中洲杳杳旌旗暗,暮景骎骎齿发疏。

三黜先生今得归,更携稚子访慈帏。


病牛卧垄心衰矣,脱兔投林天悯之。


万里往来环转蚁,一生谤誉舌扬箕。

石田归去醉时歌,白日飞帆送客过。


舞袖低旋兼地狭,出门长啸觉天多。


子卿朔漠知存否,武帝秋风奈老何。

星明残照数峰晴,夜静惟闻水有声。


六月行人须早起,一天凉露湿衣轻。


宦情每向途中薄,诗句多于马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