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清旷楼中夕眺间,落晖残雨两生寒。


楼中占尽南山了,更占西湖与北山。

释子喜相偶,幽林俱避喧。


安居同僧夏,清夜讽道言。


对阁景恒晏,步庭阴始繁。

遥知郡斋夜,冻雪封松竹。


时有山僧来,悬灯独自宿。

京中开讲已多时,曾作坛头证戒师。


归到双溪桥北寺,乡僧争就学威仪。

相传五部学,更有一人成。


此日灵山去,何方半座迎。


麻衣逢雪暖,草履蹑云轻。

苍崖抱寒泉,沦照洞金碧。


潜鳞孕明晦,山灵閟幽赜。


前峰何其诡,万变穷日夕。

锦溪光里耸楼台,师院高凌积翠开。


深竹杪闻残磐尽,一茶中见数帆来。


焚香只是看新律,幽步犹疑损绿苔。

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州。


学徒梧有凤,律藏目无牛。


茗滑香黏齿,钟清雪滴楼。

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馀。


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猿拨孤云破,钟撞众木疏。

粉壁通莲径,扁舟到不迷。


苇声过枕上,湖色满窗西。


但见修行苦,谁论夏腊低。

能知出世法,讵有在家心。


南院开门送,东山策杖寻。


经年期故里,及夏到空林。

院凉松雨声,相对有山情。


未许溪边老,犹思岳顶行。


纱灯留火细,石井灌瓶清。

乱后江边寺,堪怀二律师。


几番新弟子,一样旧威仪。


院影连春竹,窗声接雨池。

沐浴前朝像,深秋白发师。


从来居此寺,未省有东池。


幽石丛圭片,孤松动雪枝。

梵书钞律千馀纸,净院焚香独受持。


童子病来烟火绝,清泉漱口过斋时。

异地同参即近邻,谩因离合别疏亲。


名山今有居亭主,大地谁为讲律人。


忽夏忽秋秋已暮,适来适去去何频。

昨夜见明月,所思疑在中。


今来明月寺,不与见时同。


一室宾亦主,片云西复东。

风范支公昔未颓,龙池曾辩劫前灰。


竹斋疏雨焚香坐,花径闲云乞食回。


地胜东林时卓锡,天长南海一浮杯。

六十年来老道翁,顶湖山里信难通。


暂随花鸟频斫额,目断云林万象中。

眼病身持四分律,流芳巧笑两如何。


从教酩酊非吾事,免得醒来恨更多。

为此疏名路,频来访远松。
孤标宜雪后,每见忆山中。
静影生幽藓,寒声入迥空。
双塔亭亭透夕阳,芭蕉深处碧窗凉。
江神夜听光明偈,天女朝分解脱香。
斋钵午空乌守树,经台云冷鹤归房。
开元古坛主,老至律精严。
洗钵鱼游水,开门鹤入帘。
拾薪供茗具,滴露写经签。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云根寒彻水泠泠,开士严居雪满扃。
上品莲台皈净土,六时禅诵入青冥。
老猿解学跏趺坐,慧鸟能持般若经。
阳羡诸峰顶,何曾异剡山。
雨晴人到寺,木落夜开关。
缝衲纱灯亮,看心锡杖闲。
像宇郁参差,宝林疏复密。
中有弥天子,燃灯坐虚室。
心证红莲喻,迹羁青眼律。
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
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
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
买褚得薛前闻曾,我今所得添嘲呼。
文荡师碑录明诚,魏栖梧乃褚名更。
婵娟来迟罗绮胜,是耶非耶宛平生。
松门入法堂,留宿就绳床。
长老玄言简,空山药草香。
一灯衔石壁,片月隐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