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绿暗初迎夏,红残不及春。


魏花非老伴,卢橘是乡人。


井落依山尽,岩崖发兴新。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燄,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杨梅空有树团团,却是枇杷解满盘。


难学权门堆火齐,且从公子拾金丸。


枝头不怕风摇落,地上惟忧鸟啄残。

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
往年乘传过青山,正值山花好时节。


压枝凝艳已全开,映叶香苞才半裂。

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


荔支分与核,金橘却无酸。


雨压低枝重,浆流冰齿寒。

初晴快雨垂帘坐。
忽朱邸、颁珍果。
案头细细自开封,是枇杷些个。

倾筐呈绿叶,重叠色何鲜。


讵是秋风里,犹如晓露前。


仙方当见重,消疾本应便。

五月枇杷黄似橘,谁思荔枝同此时。


嘉名已著上林赋,却恨红梅未有诗。

五月枇杷实,青青味尚酸。


猕猴定撩乱,欲待热应难。

隐静山中寺,猕猴往往过。


导师归以去,卢橘熟还多。


禅地宁求悕,居人切莫讹。

周官敛珍味,汉苑结芳根。


何意荒洲上,犹馀嘉树存。


犯寒花已发,迎暑实尤繁。

红葵古碗碧蛆沈,南市青帘买却斟。


布衣真可十日饮,碑钱索得隔年金。


游鱼触沼听歌浅,独鹤穿花出唳深。

江鱼银板枇杷金,绿菽家醅一瓮深。


方叔特分长命酒,老夫正按小招吟。


且宽牛虎甘人责,莫解蛟龙夺黍心。

枝头红日退霜华,矮树低墙密护遮。


黄菊已残秋后朵,枇杷又放隔年花。

故人饷卢橘,烟雨江上村。


芳津流齿颊,核细肌丰温。


谁为黄金弹,偏宜白玉樽。

气味


实:甘、酸、平、无毒。


叶:苦、平、无毒。


主治


实: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

击碎珊瑚小作珠,铸成金弹密相扶。


罗襦襟解春葱手,风露气凉冰玉肤。


并世身名杨氏子,旧家门户北村卢。

解醉西园新摘取。
爪渍蜂黄,珠弹将金镀。
杏子衫儿兜住否。
分笼樱初罢,系枝铃仨圆。
素手荐新雨,霏香乱瑛盘。
东园西园载酒,坐想露嚼风餐。
种接他枝宿土乾,花开抵得北风寒。
蛹须负雪疑蜂蛰,毛叶粘霜若猬攒。
蕤破极冬悬蜡蒂,果收初夏摘金丸。
叶底累累黄渐深,暖风四月熟幽林。
记曾摘遍西园树,好似文君取酒金。
素餐无补愧朝簪,殿左分鲜感圣心。
触热到来船似马,退朝擎出价兼金。
高堂上献贻亲喜,讲席重遭觉岁深。
都城三伏暑方炎,天上分鲜我亦沾。
缄发紫泥留榼筥,香生青箬带冰盐。
南舟远贡来何数,北客初尝味更添。
梅未含英菊罢花,眼中无物属诗家。
忽来僧舍闻香住,郤见花开是枇杷。
苏台五日楝花香,东洞庭边枇杷黄。
为忆赤崖山下树,空垂叶露在穷乡。
林香不畏荔枝欺,名品由来备四时。
茂苑城边称硕果,梵云回首叹归迟。
美种盛东南,园林十二三。
金丸方磊落,琼液正包含。
采熟鸣禽怨,餐多稚子贪。
夏木有馀绿,山僧知胜春。
日长寻卧榻,花落断游人。
红旆来虽晚,清风到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