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


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

夜发白沙驿,亭午至冰口。


中流郁风雾,密雨蔽原皂。


冥蒙蛟龙过,隐辚怒雷吼。

昔从良涿行,兹山在云际。


昨夕宿兹山,云乃出衣袂。


四徒夹一舆,两膝拳至鼻。

丛竹低垂过雪斜,森寒绿气透青霞。


乳莺啼处春无几,才见樱桃一树花。

力疾驱驰为主恩,敢辞炎暑道途勤。


五更鼓角催行色,百里旌旗拂晓云。


闽粤乍开新幕府,灞陵初起旧将军。

行尽青山泛碧溪,湖平波稳画船移。


春鸿秋燕岂人力,明月清风长我随。


万事纠纷何日了,一生襟抱有谁知。

避地适南土,舍车登叶舟。


春溪浑带雨,霁石出如牛。


诘曲知操妙,飘腾觉去遒。

画舸连樯泛碧波,潇湘去路饱经过。


山川焕发旌旃色,将士欢娱铙鼓歌。


旧学但曾闻俎豆,暮年何意总干戈。

舟行遥指福城关,天宇开时地势宽。


二百里溪平似掌,一帆风色到怀安。

二友忽言别,孤怀易成惋。


秋高北风急,日薄众山晚。


迟回各抗手,越历犹在眼。

水口山腰三四家,枫林茆屋带苍葭。


野人敲火夜然竹,溪女踏云朝浣沙。


水落寒潭鱼可捕,草肥秋垄兔堪罝。

野人省秋稼,引锸决渠水。


秋高粳稻熟,芒穗各垂委。


翩翩山鸟群,啄食秋田里。

霜降休百工,将以戒寒服。


翩翩蜉蝣羽,时至亦矜束。


我无一株桑,又乏轻骑足。

秋气日以厉,霜露日以繁。


草木各变色,松桂何轩轩。


物生有本性,天运恒不言。

山上一茆屋,知是何人居。


时时白云中,闲读古人书。


古人去已远,言论乃有馀。

登楼望危岑,爱此珍木林。


上有好鸟巢,下有垂萝阴。


清风日披拂,可以涤烦襟。

夙好慕山水,幽寻每忘疲。


兹晨遂栖止,乃在山之陲。


维时属秋杪,万壑敛寒姿。

万壑千林掩翠岑,出山自浅入山深。


桃源未必真无路,正恐重来自莫寻。

迢迢远行迈,行迈暂维舟。


维舟白日晚,原野风飕飕。


风飕一长望,四顾起沉忧。

鞅掌缠世务,老至不遑居。


承惠还乡井,含辛去田庐。


辍棹三江口,分手万里途。

篱落新烟少,江村古塞遥。
长林收夏榷,残烧长春苗。
颓屋燕双入,微风花乱飘。
满目兵戈后,西来岂胜游。
箐林皆置堡,洚水始通舟。
预恐官租逼,常怀歉岁忧。
龙母庙前山水奇,两山高束水奔驰。
左瞻巀嵲狮头闯,右抚陂陀象鼻垂。
老眼纵观天地画,闲情聊和古今诗。
饭裹绿荷朝趁市,香浮青瓮晚登楼。
凭谁写入鹅溪绢,一簇人烟古渡头。
茜茜红裙好女儿,相偎相倚看人时。
使君马上应含笑,横把金鞭为咏诗。
溯流上嵩江,江阔流益峻。
时方良月初,打头恶风信。
老翁把柂立,首叫尾必应。
我从楚江来,不见闽江大。
云山路崄巇,水石势澎湃。
舟行屈曲间,溪面浮百怪。
野童笑入青萝去,门掩江声落日斜。
一段风光催客棹,傍人莫问脚头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