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汉东九十九重冈,武都九十九脉泉。


岂如君家环翠阜,小潭佩玦声锵然。


我欲从君乞庵地,开轩下看泉中天。

上天竺,晋天福间,僧道翊结茅庵于此。
一夕,见毫光发于前涧,晚视之,得一奇木,刻画观音大士像。
后汉乾?间,有僧从勋自洛阳持古佛舍利来,置顶上,妙相庄严,端正殊好,昼放白光,士民崇信。

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
东坡《圆泽传》曰: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忄登居第。
禄山陷东都,忄登以居守死之。

呼猿洞在武林山。
晋慧理禅师,常畜黑白二猿,每于灵隐寺月明长啸,二猿隔岫应之,其声清?。
后六朝宋时,有僧智一仿旧迹而畜数猿于山,临涧长啸,则群猿毕集,谓之猿父。

青莲山房,为涵所包公之别墅也。
山房多修竹古梅,倚莲花峰,跨曲涧,深岩峭壁,掩映林峦间。
公有泉石之癖,日涉成趣。

李茇号岣嵝,武林人,住灵隐韬光山下。
造山房数楹,尽驾回溪绝壑之上。
溪声淙淙出阁下,高?插天,古木蓊蔚,人有幽致。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
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
”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之矣。

北高峰在灵隐寺后,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
上有华光庙,以祀五圣。
山半有马明王庙,春日祈蚕者咸往焉。

明季昭庆寺火,未几而灵隐寺火,未几而上天竺又火,三大寺相继而毁。
是时唯具德和尚为灵隐住持,不数年而灵隐早成。
盖灵隐自晋咸和元年,僧慧理建,山门匾曰“景胜觉场”,相传葛洪所书。

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
丹垣绿树,翳映阴森。
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

飞来峰,棱层剔透,嵌空玲珑,是米颠袖中一块奇石。
使有石癖者见之,必具袍笏下拜,不敢以称谓简亵,只以石丈呼之也。
深恨杨髡,遍体俱凿佛像,罗汉世尊,栉比皆是,如西子以花艳之肤,莹白之体,刺作台池鸟兽,乃以黔墨涂之也。

九里松,唐刺史袁仁敬植。
松以达天竺,凡九里,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
苍翠夹道,藤萝冒涂,走其下者,人面皆绿。

玉泉寺为故净空院。
南齐建元中,僧昙起说法于此,龙王来听,为之抚掌出泉,遂建龙王祠。
晋天福三年,始建净空院于泉左。

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


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


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

湖北湖西往复还,朝昏只处自由间。


暑天移榻就深竹,月夜乘舟归浅山。


绕砌紫鳞欹枕钓,垂檐野果隔窗攀。

慵拙幸便荒僻地,纵闻猿鸟亦何愁。


偶因药酒欺梅雨,却着寒衣过麦秋。


岁计有馀添橡实,生涯一半在渔舟。

一廛身事五湖南,八帙淫书意更耽。


名向白衣无可妒,诗如玄酒自言甘。


鞋轻不染尘中迹,麈秃缘深物外谈。

落日回船烟水明,残霞黯黯共离情。


南飞多少江凫翼,好倩樯乌遍寄声。

老隐洞庭西,渔樵共一溪。


琴前孤鹤影,石上远僧题。


橘柚园林熟,蒹葭径路迷。

西湖有一峰,天地得撑拄。


旁有龙塘峡,北有浮香坞。


我行昆仑丘,一望一延伫。

风月佳名在,乾坤浪迹空。


从来岩下客,只与异人逢。

一峰原上夕阳斜,云掩闲门几树花。


见说西风吹不死,散分春色与邻家。

晨兴坐扪虱,有客窥我床。


客来问何许,颜色惨不光。


去岁秋在季,文星坠西江。

大流无此奇,偶置银河倾。


愿回银河流,免与世浊并。


一洗日月光,再洗天地清。

我昔游太空,太空云冥冥。


归来控翠虬,力与金鳌争。


巍巍太极尊,挥置东西行。

玉冕臣诸峰,左右罗络之。


云来巾其颠,得雨不复疑。


岂无泽物功,云覆在何时。

一鳌海上来,头戴雪花白。


诸鳌起相拒,千秋归不得。


仙人罗一峰,永戏金鳌侧。

一峡蟠一龙,群山莽回互。


武夷虽九曲,三峡谁胜负。


澄澄水上月,历历谷中树。

翠玄在何许,乃在金鳌麓。


石门俯深幽,来者秉明烛。


绣壁谁可缘,丹房我当宿。

天城列两仪,其中位太极。


不悟名象生,焉知画前易。


伏羲古已亡,图书久晦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