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君家家学陋相如,宜与诸儒论石渠。


古纸无多更分我,自应给札奏新书。

诗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


知君也厌雕肝肾,分我江南数斛愁。

君不见曼卿子美真奇才,久已零落埋黄埃。
子美生穷死愈贵,残章断稿如琼瑰。


曼卿醉题红粉壁,壁粉已剥昏烟煤。

高亭五月尚寒生,回首尘沙自郁蒸。


砌水乱流穿石底,槛云高出蔽山层。


跻攀欲绝人间世,缔构知从物外僧。

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究空。


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

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


焙乾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


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

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縢开。


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蜀笺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

退之昔负天下才,扫掩众说犹除埃。


张籍卢仝斗新怪,最称东野为奇瑰。


当时辞人固不少,漫费纸札磨松煤。

三得澄心纸,吾尝再有诗。


粗能条本末,不复语兴衰。


堪入右军迹,惭无幼妇辞。

高风动长松,萧瑟清我心。


亦有琴上弦,尽得天外音。


试复向城市,馀响终难寻。

春泥稍已熟,鹳鸣天气新。


野竹自有径,空林不值人。


悔将车马来,鸥鸟未可亲。

许浑诗后三百年,长啸空堂览旧篇。


落日孤城曾不改,曲池高榭复依然。


尘埃暂憩道路客,文雅相追今昔贤。

六朝文物江南多,江南君臣玉树歌。


擘笺弄翰春风里,斫冰析玉作宫纸。


当时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万轴。

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
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
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

草衣塔院听鸣弦,妙悟分明恰似禅。


愧我初非子期耳,但知声和醉吟边。

当年五柳先生手,白日无弦抚此琴。


中散飞鸿有天眼,广陵一曲亦何心。

江南书院初图霸,乃斫清琴尔许精。


却忆焦桐裁爨下,要知徽外是真情。

李氏三世皆名书,古今笔法谁能如。


澄心堂中畜妙纸,敲冰捣楮惟恐粗。


当时文物称第一,教敕往往亲涵濡。

每多方外游,见僧即如故。
灯明一龛下,夜长惬深晤。
不知山月上,千林已流素。
归装出西湖,间道向黄鹤。
屡愆桐坞期,偶遂龙居诺。
轻舟凌晨风,遥山满晴郭。
闭户长翻五部经,鱼声应有鬼神听。
几番剥啄知予到,自起烧茶话月明。
痴盦抱恙暮未痊,邻火照人愁不眠。
诗魔夜半苦相扰,有如蚊虻来仆缘。
森然神鬼四隅出,眼中白云飞上天。
丹心何所喻,唯水并清虚。
莫测千寻底,难知一勺初。
内明非有物,上善本无鱼。
卧病诸缘绝,澄心万虑空。
闭门移白日,高树落清风。
晚节青藜杖,家资绿酒筒。
芳春万卉苍烟稠,鸣鸟伐木声相求。
粤山徙倚何公囿,振衣一上澄心楼。
洞门断隔市尘迹,澄心楼高几千尺。
心本虚明亭更幽,亭澄心外复何求。
高堂挂镜来斯照,素月流天翳尽收。
道力定僧堪默对,我忘吟客快冥搜。
江南国土未破前,澄心名纸世已传。
高堂久倾不复见,谁谓此物犹依然。
当时万杵捣云叶,铺出几案滑且坚。
楮生玉面务深藏,未肯横陈翰墨场。
一幅降笺何用许,价高缘写宋文章。
昔泊铜陵县,重来迹可寻。
洞岩一指顾,花谷记登临。
岁月回秋棹,江湖入醉襟。
危栏倒影下千寻,空水无声万象沉。
试问登临来往客,几人澄得利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