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海风吹浪蹴天来,一柱中流屹壮哉。
吴楚帆樯云际没,齐梁台殿雨中开。
山根老鹤遗铭在,洞口徵君几岁回。
昔人已去白云还,鹤榻犹悬海上山。
万顷春涛烟市迥,半江秋两洞门闲。
只愁驷马逃秦世,肯为公车入汉关。
蒹葭秋色到兰桡,石榻松风梦玉霄。
钟外月明京口寺,枕边雷送海门潮。
居山隐士留名姓,瘗鹤仙人去寂寥。
天风吹广袖,松寮乍倚,奇气顿蟠胸。
似曾相识处,偏不分明,山色有无中。
清游屡倦,算者番、健撇枯筇。
我今重蹋邯郸道,没踝黄尘甘踯躅。
何时归棹向江南,万斛春波饮寒绿。
节庵少年负奇气,抱冰不冷火不温。
夜深呜呜发高唱,惊起老蛟来叩门。
阮公昔年置书藏,山僧掇拾犹殷勤。
文宗万帙归劫火,大府充耳不欲闻。
故人避暑焦山去,门外长江浊浪奔。
山水窟中萃奇士,昔时苏陆今洪孙。
我爱焦孝然,幽栖事高洁。
令名在兹山,千古同不灭。
溯徊往从之,道阻不可即。
焦山古称浮玉山,乃在南徐东北江波之间。
长江西来万馀里,地将到海天为关。
金山古金鳌,与此相伯仲。
江上焦山寺,匆匆未暇登。
水环青一簇,树拥翠千层。
两岸闻斋磬,中流见佛灯。
华严灵馆压嶕峣,一片风烟接寂寥。
大地星河围永夜,中江镫火见南朝。
鱼龙古寺三秋水,神鬼虚堂八月潮。
月黑树蒙茸,惊鸦入窗里。
团团一山雾,江势来不已。
槛外灯忽明,舳舻走千里。
耸仙姝螺髻,拥晴翠,立中流。
看北固亭台,南徐壁坞,今古悠悠。
轻帆趁潮晓渡,倚松寥、高阁对清秋。
焦山腴秀压金山,江娥江上堆云鬟。
寺里有山山有寺,一台二妙谁能删。
中流容与云霞现,船头俯仰江山面。
海门峙江中,洪流束泱漭。
夕阳送轻舟,清风来五两。
过峡速如驶,山容共俯仰。
晴光明素镜,皎月海门浮。
蜃气朝成雾,龙吟夜入秋。
十年常作客,万里一维舟。
涉江已阅裴公洞,复访焦先到此山。
险绝远同巴蜀峡,岿然对峙海门关。
神蛟戏浪时潜跃,野鸟巢林自往还。
还乡白发炼丹台,世外襟怀渺渺开。
山与江倾横海立,人随秋迥御风来。
石公渡口扁舟在,铁瓮城头断角哀。
陶公归隐白云溪,买得春泉溉药畦。
夜静林间风虎啸,月明竹上露禽栖。
陈仓邑吏惊烽火,太白山人讶鼓鼙。
宝气夜上贯东斗,蛟龙拜舞江声吼。
无人知是铜鼓来,但讶虹光满户牖。
此鼓流传自峤南,伏波将军手亲叩。
蜗牛庐畔落帆斜,山翠茏苁涌浪花。
互海一拳高士宅,夹江两岸故人家。
云兼鸾鹤来青嶂,潮挟鱼龙走白沙。
几日停桡访,何妨绝顶跻。
林阴迷路远,山翠压篷低。
可有高人隐,惟馀野鹤栖。
曈昽晓色开扶桑,水光接天云连江。
一痕翠黛出云表,虚无缥缈江中央。
初疑可望不可即,仙山遥指烟苍茫。
我昔泛棹游焦山,曾见杨公所遗之玉带。
文襄谋略海内传,能途逆瑾功尤大。
又尝驱车上春明,得向椒山杨公祠堂亲展拜。
冠盖如云苦爱身,露章独有外台人。
老餐山气颜逾泽,闲听江声世又新。
脱屣一官殊磊落,巾车四海几交亲?
粤华梦冷京尘远,廿载相逢两幸民。
江南江北数名山,惟有焦先是昔颜。
画亦幸存留比勘,乾嘉风物在人间。
旧说焦山,有瘗鹤铭,久堕重渊。
叹沙淘浪洗,曾更累代,雷轰石劈,不记何年。
忽有江潭,行吟楚客,观此沉沦意慨然。
孝然祠畔,看功名却是,眼前何物。
两桨东西浮玉峙,撑得东南半壁。
健鹘凌风,神鼍吼雨,浪卷江豚雪。
人隐偏名地,山灵转姓焦。
偶然通帝座,遂尔逼云霄。
丘壑风烟老,江湖岁月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