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眼到竹边知未是,竹来眼里亦全非。


诸人问我真如意,不到山前带笠归。

万个霜筠保岁寒,风枝轻戛玉琅玕。


何人重作翩翩赋,写出高标与谛看。

尘垢满天地,此君清欲狂。


浓烟生素绢,薄荫到绳床。


覆我真难待,披人似亦凉。

写竹贵神不贵色,画师俗笔难为力。
古来能事自天成,萧郎文老何由得。


国朝作者夏奉常,只今仅见邹平王。

阴丛含雨气,燥叶领风声。


即是图边见,犹令客况清。

石濑涓涓水,风篁袅袅枝。


尘途贪见画,草阁梦题诗。


枕簟横秋薄,樽罍过月迟。

霜竿操尚特幽奇,直节端如正士姿。


高拂九霄无曲处,古来惟有老天知。

攘攘风尘混屦冠,几人忠孝义心肝。


画师似有春秋笔,故写寻常草木看。

渭川烟雨三千亩,筼谷清风四五竿。


不是轩庭难种得,高情宜向画中看。

唐人画竹钩填廓,北宋文苏乃用墨。


此幅金泥写玄绡,觺觺箨龙叹奇绝。


万历到今三百年,作者滩隐今飞仙。

一派湖州画里诗,娟娟疏筱两三枝。


朝来邗水帆前雨,正是龙孙长箨时。

坚贞不为秋霜厉,合是中虚性自禁。


江晚微风递凉色,翠条飞动玉龙吟。

万叶扶疏落画檐,清风吹影上疏帘。
人间翰墨闲游戏,一笔挥成不用添。
林前怪石起参差,篁竹丛深使客疑。
如过潇湘江上路,鹧鸪啼罢日西时。
画竹僧廊在,尘埃年代深。
捎檐随笔爽,穿石竞毫森。
古壁烟云湿,晴天风雨吟。
君不见辋川王郎铁钩锁,渔阳尘飞竟摧堕。
君不见江南李主金错刀,澄心堂纸同烟销。
宋家写竹文与苏,不求文字称士夫。
图画书之绪,毫素寄所适。
垂垂岁月久,残断争宝惜。
始由笔研成,渐次忘笔墨。
有竹之地人不俗,而况轩窗对竹开。
谁谓墨奴能倒景?
一枝独上纸屏来。
低垂新绿影离离,倚石临泉一两枝。
忆得昔年今日见,凤凰池上雨丝丝。
叶叶如闻风如声,尽消尘俗思全清。
夜深梦绕湘江曲,二十五弦秋月明。
此君不可一日无,才著数竿清有馀。
露叶风梢承砚滴,潇湘一曲在吾庐。
愁来白发三千丈,戏写清风五百竿。
幸有颖奴知此意,时来几上弄清寒。
长忆前朝李蓟丘,墨君天下擅风流。
百年遗迹留人世,写破湘潭梦里秋。
解箨初闻粉节香,拂云又见影苍苍。
凤凰不至伶伦老,无奈荆榛特地长。
倚云傍石太纵横,霜节浑无用世情。
若有时人问谁笔,橡林一个老书生。
动辄长吟静即思,镜中渐见鬓丝丝。
心中有个不平事,尽寄纵横竹几枝。
与君俱是厌尘氛,一日不堪无此君。
更喜龙孙得春雨,自抽千尺拂青云。
春到龙孙满地生,未曾出土节先成。
可怜无个伶伦眼,尽日垂垂独自清。
森森如玉万条青,风过声传几度听。
激楚结音多岁月,中郎时有到柯亭。
日日行青山,无竹不可留。
可怜春风中,桃李多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