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洞外复空中,千千万万同。


劳师唱竹颂,知是阿谁风。

南轩竹色映溪光,不减吾州五月凉。


犹恨秋来鸥鹭少,须君更为筑横塘。

井寒茶鼎甘,竹密午阴好。


瓜尝邵平种,酒为何侯倒。


倦须盘礴裸,归可倒著帽。

破腊春未融,土膏寒不发。


数声鸣条风,一夜洒窗雪。


开轩万物晓,落势良未歇。

征衫初解就僧床,惠我翛然一枕凉。


赤日黄尘畏途里,此君风味可能忘。

竹轩晓星晷,解剥究玄理。


试以厮养卒,一一见出处。


予欲老江干,因君忽奋起。

家有修篁绿满轩,趋庭诗礼旧忘言。


凌霜自得良朋友,过雨时添好子孙。


试剪轻筠扶野步,旋收凉叶煮清樽。

万里高空,度西风、画出一行飞雁。
三径菊花,东篱露黄开遍。
遥山淡染青螺,爱野色行寻步缓。

庭无十步广,有竹才百个。


子时哦其间,宾友或来和。


琴壶置于傍,图籍亦在左。

作轩仍见竹,潇洒排青幢。


斜乌与落月,静影昼寒窗。


光没影亦没,激水自淙淙。

君与我同好,数过我不穷。


对之酌绿酒,又为鸣丝桐。


作诗写此意,韵和霜间钟。

雨中好竹不难栽,雨后清无一点埃。


政有贤人林下集,何尝俗客洞中来。


稽山老干应相忆,茂苑新梢未遣回。

好竹迷时手自栽,一轩寒碧谢尘埃。


清风政为我辈设,小睡忽从何许来。


已用官茶麾得去,莫因家酿挽令回。

问讯东轩竹,新萌颇不齐。


文章藏雾豹,头角触藩羝。


逸气先腾上,长鞭半落西。

曹务局终朝,斋居暂休沐。


松阴生昼寒,竹色连苔绿。


懒从醉吏喧,时对高僧宿。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泽师种竹三十年,竹成满院生绿烟。


苍龙子孙太繁盛,分领眷属来渭川。


藏风蓄雨荫殿壁,不敢辄近寒森然。

吾轩自有竹,暑月常寒声。

山静无风时,满林空翠生。

卜得云居岂偶然,地藏天作乃神存。


有人任了经营事,终日无为对竹轩。

往来真个及瓜期,见竹还思种竹时。


今日赋诗添旧集,明朝不是楚东诗。

别墅擅林塘,开从顾辟疆。


龙鳞金照日,凤尾玉凌霜。


翠袖寒犹倚,宫袍堕欲翔。

借屋复借竹,主人贫可知。


清风时引酒,长日最须棋。


墙缺秋声过,庭空月影随。

竹林深处敞轩楹,分我西园一半清。


苍玉几番披夏箨,老龙长此战秋声。


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醽醉不醒。

粉节储霜竞出篱,我来犹及笋生时。


清风一榻君休问,明月半窗予自知。

柴门风卷却吹开,陿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种得筼筜得岁寒,数竿便作万竿看。


云闲不觉侵书幌,雪细从教点画阑。


纵有长丝牵紫鲤,可无明镜著青鸾。

英雄老去辞微省,勇退归来卧竹轩。


养得孤高淩雪霰,却将苍翠洗嚣烦。


元乡直许重开径,袁尹从教数到门。

轩外萧骚静碧云,有来君子助通津。


烟幢羽盖诚销暑,玉轴牙签不受尘。


解箨竹林宜琐碎,漙梢风露献清新。

此君劲节保平安,坏衲幽居寄懒残。


一榻清风敷具坐,四窗凉雨卷帘看。


梵馀瑟瑟笙箫答,定起沈沈翡翠寒。

门外红尘一丈深,开门碧雾秋阴阴。


十年对雪守汉节,三月不肉闻韶音。


风高常与鹤同梦,雨作或听龙一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