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庭前鹊绕相思树,井上莺歌争刺桐。


含情少妇悲春草,多是良人学转蓬。

开箧泪沾襦,见君前日书。


夜台空寂寞,犹见紫云车。

昨夜遥欢出建章,今朝缀赏度昭阳。


传声莫闭黄金屋,为报先开白玉堂。

肃敷大礼,上谒尊灵。


敬陈筐币,载表丹诚。

小儿求我第三笔,醉中言语不择出。


老怀空空无他肠,汝祖心事须当毕。

话说众人以为天时尚早,王小玉必还要唱一段,不知只是他妹子出来敷衍几句就收场了,当时一哄而散。


老残到了次日,想起一千两银子放在寓中,总不放心。
即到院前大街上找了一家汇票庄,叫个日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回江南涂州老家里去,自己却留了一百多两银子。

岁晚村荒,日斜潮落,冻开湖嘴。
芦根吐沫,又听爬沙声细。
爱双螯、霜浓更肥,横行那识渔人计。

病中心绪懒如丝。
偶读陶公数首诗。
既见其生寔欲可,此情却笑两同之。

冰绡雾谷五铢轻,记访云英到玉京。


苔径晓烟窗外湿,桂堂初月夜来明。


菱花绰约窥新黛,仙果清芬配小名。

金门待诏竟何如,吏隐馀闲得弄雏。


丽日莺花宜缓带,春风闺闼有悬弧。


征兰岂叶熊罴梦,剪朆聊同豚犬呼。

修竹迎风扫石坛,招携酒伴出江乾。


花筵正拥秋香醉,歌扇时翻锦字看。


膝上孩提供宴笑,尊前汤饼集衣冠。

万卷收身欲退藏。
稍拈新句下雌黄。
铜山定许钟相应,燕璞还输玉有章。

光铺晓曦。
云影拂霜低。
空阔飞鸿过,两三行、向天际。

珠星璧月,昼景夜色相催。
正阳炎序火府,龙珠蕴照,冰海融澌。


洞天春常好,日日琪花,琼蕊芳菲。

大夫曰: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
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
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

盖古之史氏,区分有二焉:一曰记言,二曰记事。
而古人所学,以言为首。


至若虞、夏之典,商、周之诰,仲虺、周任之言,史佚、臧文之说,凡有游谈、专对、献策、上书者,莫不引为端绪,归其的准。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
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
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

夫设官分职,儜绩课能,欲使上无虚授,下无虚受,其难矣哉!昔汉文帝幸诸将营,而目周亚夫为真将军。
嗟乎!必于史职求真,斯乃特为难遇者矣。


史之为务,厥途有三焉。

在昔三坟、五典、春秋、梼杌,即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之记。
行诸历代,以为格言。
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著《山经》;《世本》辨姓,著自周室;《家语》载言,传诸孔氏。

在昔三坟、五典、春秋、梼杌,即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之记。
行诸历代,以为格言。
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著《山经》;《世本》辨姓,著自周室;《家语》载言,传诸孔氏。

在昔三坟、五典、春秋、梼杌,即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之记。
行诸历代,以为格言。
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著《山经》;《世本》辨姓,著自周室;《家语》载言,传诸孔氏。

昔荀卿有云:远略近详。
则知史之详略不均,其为患者久矣。


及干令升《史议》,历诋诸家,而独归美《左传》,云:“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

盖作者自叙,其流出于中古乎?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
自叙发迹,实基于此。
降及司马相如,始以自叙为传。

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
《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著作,每著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
”斯盖察其所由,苟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

夫人之生也,有贤不肖焉。
若乃其恶可以诫世,其善可以示后,而死之日,名无得而闻焉,是谁之过欤?盖史官之责也。


观夫文籍肇创,史有《尚书》,知远疏通,网罗历代。

古者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左右二史,分尸其职。
盖桓、文作霸,纠合同盟,春秋之时,事之大者也,而《尚书》缺纪。
秦师败绩,缪公诫誓,《尚书》之中,言之大者也,而《春秋》靡录。

灯火如雪映楼台,一曲清歌酒一杯。


不约人从千里至,有情花尽并头开。


谈心此夕惟风月,冷眼中原几劫灰!


愿傍岭梅铺寿宴,年年长逐小春来。

琉璃厂东大宅有朱藤,新城诗老渔洋居。
献纪文达直西苑,乃以槐西名其所著书。


嘉道儒宗阮太傅,生晚未见见此宣南庐。

明公富暇豫,胜日怀登临。


蹀躞骢马行,窈窕幽人心。


悬崖响晴雨,奔流濯春阴。

荀家才妙诞慈明,蹀躞云驹类所生。


旧业留存铜雀研,赐袍剪作铁花绷。


已知瑞国徵三索,但祝成人享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