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茫茫天造间,高岸尚为谷。


百川日东流,势阅人代速。

先帝弓剑远,永怀侍芳茵。


今朝汉社稷,为话涕沾巾。

君为湘水燕,我作衡阳雁。


雁去燕方留,白云草迷岸。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阅尽残编断简,细详千古英雄。
功名富贵笑谈中。
回首一场春梦。

携酒上吟亭。
满目江山列画屏。
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修身也。

诗曰:


堪叹英雄大丈夫,飘蓬四海谩嗟吁。


武松不展魁梧略,施子难为远大图。


顷刻赵城应返璧,逡巡合浦便还珠。

诗曰:


功业如将智力求,当年盗跖合封侯。


行藏有义真堪羡,富贵非仁实可羞。


乡党陆梁施小虎,江湖任侠武都头。

诗曰:


平生作善天加福,若是刚强受祸殃。


舌为柔和终不损,齿因坚硬必遭伤。


杏桃秋到多零落,松柏冬深愈翠苍。

诗曰:


参透风流二字禅,好因缘是恶因缘。


痴心做处人人爱,冷眼观时个个嫌。


野草闲花休采折,贞姿劲质自安然。

诗曰:


可怪狂夫恋野花,因贪淫色受波查。


亡身丧已皆因此,破业倾资总为他。


半晌风流有何益,一般滋味不须夸。

诗曰:


酒色端能误国邦,由来美色陷忠良。


纣因妲己宗祧失,吴为西施社稷亡。


自爱青春行处乐,岂知红粉笑中枪。

诗曰:


延士声华似孟尝,有如东阁纳贤良。


武松雄猛千夫惧,柴进风流四海扬。


自信一身能杀虎,浪言三碗不过冈。

诗曰:


为恋烟花起祸端,阎婆口状去经官。


若非侠士行仁爱,定使圜扉锁凤鸾。


四海英雄思慷慨,一腔忠义动衣冠。

古风一首:


宋朝运祚将倾覆,四海英雄起寥廓。


流光垂象在山东,天罡上应三十六。


瑞气盘缠绕郓城,此乡生降宋公明。

诗曰:


豪杰英雄聚义间,罡星煞曜降尘寰。


王伦奸诈遭诛戮,晁盖仁明主将班。


魂逐断云寒冉冉,恨随流水夜潺潺。

诗曰:


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


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


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

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
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

绿惨红愁,东风里、杜鹃声恶。
春去也、小楼人寂,雨声偏作。
弱柳难将春思系,泪珠长向花前落。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
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
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诸葛宏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
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
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王太尉问眉子:“汝叔名士,何以不相推重?”眉子曰:“何有名士终日妄语?”


庾元规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
”周曰:“何乐?谓乐毅邪?”庾曰:“不尔。
乐令耳!”周曰:“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诸葛瑾为豫州,遣别驾到台,语云:“小儿知谈,卿可与语。
”连往诣恪,恪不与相见。
后于张辅吴坐中相遇,别驾唤恪:“咄咄郎君。

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
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
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桓宣武尝请参佐入宿,袁宏、伏滔相次而至,莅名府中,复有袁参军,彦伯疑焉,令传教更质。
传教曰:“参军是袁、伏之袁,复何所疑?”


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

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闇解。
遂调律吕,正雅乐。
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

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
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