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萧郎雅工金碧画,爱画碧鸡与金马。


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潇洒。


摇落深知宋玉悲,登山临水送将归。

红树漫山驻岁华,玄冬惊见眼生花。


井陉旗帜军容盛,汴水帆樯御气赊。


春草凄迷金谷障,夕阳照灼赤城霞。

霜与秋林作锦帏,一朝霜重却全稀。


坐看绝艳成尘土,应悟浮华是祸机。


惊鹊月明难自定,穷猿岁暮欲何归。

乾坤何处非王土,稂莠谁令满大田。


未扫绿林千嶂里,还看红树九秋前。


吴宫露冷蝉何在,汉苑风悲鹤自怜。

岸柳江蒲总戚施,桕林辛苦擢金支。


虞人诧见炎官伞,候骑讹传汉将旗。


照水荧煌空炫貌,因风飘落竟从谁。

霜风弄巧,把秋林一夜,吹成春苑。
炎帝骑龙来绛阙,紫凤三千乘辇。
电帜挥云,火旗热雨,霞佩随琼幰。

红树伤心夕照前,漫山映水为谁妍。


树当摇落人尤惜,人自忧愁树不怜。


九译未通青鸟使,四郊犹涨绿林烟。

西泠在湖之西,桥侧为唐一庵公墓,中有枫柏数株,秋来霜红雾紫,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携囊红叶笺书之。
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漂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
更于月夜相对,露湿红新,朝烟凝望,明霞艳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

峰势欲开树为遮,崔鬼画态间槎枒。


本来枫檞经霜染,错认夕阳一片霞。

一声南雁已先红,神女霜飞叶叶同。
自是孤根非暖地,莫惊他木耐秋风。
暖烟散去阴全薄,明月临来影半空。
万叶惊风尽卷收,独馀红树拟禁秋。
已疑断烧生前岭,更共残霞入远楼。
枫岸最深霜未落,柿园浑变雨初休。
水回峰叠。
结庐稍与人寰别。
晚枫明处霞成缬。
春树重重绿,江云冉冉生。
图传龙虎客,书寄凤凰城。
花底趋琼佩,松阴奏玉笙。

山居幽赏入秋多,处处丹枫映黛螺。

欲写江南好风景,霅川一派出维摩。

作意看红叶,游时定趁秋。
经霜初就染,映水益能幽。
艳护藏风树,光寒载月舟。
枫坞梨园醉晓霜,缬衣零落舞金商。
半山留日树无影,一径有风花不香。
萧寺烟晴秋易老,御沟水急恨空长。
十载江湖,已负却、垂纶初意。
怎便得、浮家泛宅,苇芦丛里。
雨笠烟蓑看浩渺,青山红树忘醒醉。
霜红树树。
指顾临江渡。
重阳近也风和雨。
谁擘珊瑚树,枝枝出海云。
炉锤真宰在,图画鬼工分。
白水开虚照,青山设闲文。
白云之半西峰西,秋树十万红锦披。
紫金交注宝丝网,碧海晴拥珊瑚枝。
西风泠泠时中之,云璈宛转清商移。
秋山何处无红树,君归独向秋山去。
霜锦千章照客衣,林霞一片随行屦。
几曲云林到武夷,幔亭高处坐题诗。
萧萧浅绛霜初醉,槭槭深红雨复然。
染得千林秋一色,还家只当是春天。
此时游客正天涯,此际离肠忽忆家。
听绝啼莺娇映绿,愁看飞鹜齐落霞。
闽天杳杳接江路,酒罢送君从此去。
江南九月霜暗飞,秋光春色两依稀。
万树欲丹疑湿雾,千山如醉带斜晖。
画史含情拂轻缟,解作秋妍秋不老。
落叶萧萧路,秋风湖上波。
到家红树少,不怨客愁多。
秋岸繁华景,红霞万树春。
西风无限意,吹尽送归人。
柿叶吾乡物,江枫色不如。
锦开十里障,笺襞一楼书。
秋老妆偏媚,山寒格亦疏。
故人家在柯山曲,门外溪流转寒绿。
板桥一抹长林西,尽日烟霞看不足。
山深几日生秋风,树色尽作胭脂红。
露冷江皋万木秋。
一林霜叶映南楼。
遥疑螮蝀天边落,近似珊瑚海上浮。
萧萧浅绛霜初醉,槭槭深红雨复然。
染得千林秋一色,还家只当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