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浣花溪畔畅吟身,回首前游二十春。
一代祠堂仍俎豆,八年烽火尚烟尘。
先生作史应千古,我辈能诗有几人。
听声声。
城头画角哀鸣。
怪无端、频来枕上,梦魂欲定还惊。
随州句法自无敌,写作无声绝妙词。
谁料长城千载下,秦郎复出用偏师。
归来十暑又三霜,衰病那知谒帝傍。
采菊初期老陶令,种桃应是笑刘郎。
不辞白首登鳌禁,正欲青衫及雁行。
翩翩车骑拥云从,负弩临邛令逾恭。
语燕啼莺春宛转,红亭绿柳气蒙茸。
千家涑水看司马,三顾南阳想卧龙。
春风采采宫芹香,宫前泮水涵晴光。
鳞鳞瓦影落晴昼,鱼自在藻鸢自翔。
盛时学士多俊造,两庑弦诵声琅琅。
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目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来生前。
三月雅集未知还,况复夕阳犹在山。
金刀刻字碧筠上,玉卮行酒青松间。
三年不见兵马息,一日且放吾侪闲。
一秋两得平安报,读罢寒暄喜不胜。
花底振衣清似鹤,灯前书字小如蝇。
蜕仙道骨无人识,博士官衔自此升。
秀州城西春事微,二月苦雨行人稀。
江湖渺然不可渡,风雨如此将安归。
老来口腹胡为累,乱后人民今见非。
故人归报朔方兵,已下山东七十城。
日月未教乌兔死,风云方使虎龙争。
入关谩尔窥周鼎,背水今谁立汉旌。
许令宫前旧卜邻,铁符传得尚如新。
一弹指内三千仞,八百仙中勾几人。
上界风云回羽节,空江雷雨泣蛟神。
秋日三桥步,行舟野色新。
乱山围草市,荒埭接江津。
杉竹通蛮獠,麇麋贩猎人。
幽人爱竹不吃笋,养得修篁个个长。
五月六月雨不落,千枝万枝风自凉。
苍雪逼人时展簟,翠涛惊梦午移床。
秋去冬来春又催,昆明信有劫馀灰。
心游碧落丝千尺,梦绕琼林日几回。
处世只宜同鹿豕,和羹谁复忆盐梅。
马上风吹醉帽偏。
一川晴雪袅吟鞭。
冷云堆里指家山。
公子归来,笑平生湖海,豪气依然。
黄金散尽,落魄谁识当年。
世闲底物,解挽回、镜里朱颜。
我爱兴上人,闲处先著脚。
虽有买山钱,难寻一丘壑。
向来栖息地,龙象久寂寞。
昔年曾读乐天诗,晚岁情钟玉雪儿。
今日为君重感叹,片时何意便乖离。
迎门犹记牵衣笑,抚榻空怀涨乳悲。
有石有石美如铸,拂拭锋棱气犹怒。
何人鼓橐动雷风,剥削泥沙山骨露。
昔年曾看辋川图,此物题诗采菱渡。
怀人清不寐,片月二更初。
地僻暑应尽,庭虚秋有馀。
美名知莫及,清梦近何如。
凉风起林薄,不寐月当楼。
念子远为别,思乡况属秋。
逃虚身似鹤,乘兴夜宜舟。
浮沉休自转相猜,客有停杯想渡杯。
火宅正将乘鹿去,海潮初听妙音来。
云含药草三春长,座拥莲花四色开。
思君却向访柴关,何事君来又独还。
两地共悬招白社,三年空自忆青山。
梅花海上春愁远,明月尊前夜色闲。
海内文章士,登坛有二朱。
得徐洵连璧,友陆况冰壶。
我亦有心者,同声幸不孤。
岐路满天下,君行思转多。
到来失相见,别去感如何。
日月淹愁病,云山阻笑歌。
高谊有吾子,穷交良在斯。
不辞千里棹,来赴十年期。
杜若山中佩,梅花陇畔枝。
慈亲白发同而母,阿舅飘零愧老甥。
骨肉有书投远海,乱离无路到孤城。
背人新燕还家早,老我残花入眼明。
僧庵栖久谢黄埃,况是江东旧有才。
千里登临王粲恨,暮年词赋子山哀。
一床磬冷空寮月,半夜衣香满院梅。
马上将军耽左传,天涯公子怨离骚。
穷渊终作齐飞剑,别泪先沾旧战袍。
一寸心孤闻铁笛,九回肠断走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