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

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

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地锦花铺地锦衣,碧茸上织紫花枝。


垂杨舞罢莺停唱,不卷华絪待阿谁。

行人都上半山青,记得前朝傍险行。


左右回身看不彻,两边已失一滩声。

䰒松睡起揽诗编,信手翻来诵数篇。


忽有篙声仍绝叫,隔篷知是上滩船。

深村可笑是居民,生长深山野水滨。


总出篱东携稚子,走来岸上看官人。

五日银丝织一笼,金乌捉取送笼中。


知谁放在扶桑树,祗怪满溪烟浪红。

夜来清梦过城东,溪水分流径路通。


全似乘查上天汉,但无严子验行踪。

青楼斜拂小春池。
池上绿杨枝。
态奴歌管,念奴弦索,唱尽新词。

乱前游最熟,乱后问都迷。


园散栽花坞,林荒采菊蹊。


废泉流圃浅,斜月下城低。

出城春渐近,到寺日犹高。


野望增楼閤,沙行散竹桃。


吏情双白鸟,世故一青袍。

寺对远山起,幽居仍是师。


斜阳通暗隙,残雪落疏篱。


松静鹤栖定,廊虚钟尽迟。

祗堪成独往,讵意得同群。


柳色秋将近,乌啼夜欲分。


细吟西涧草,闲诵北山文。

出郭即山家,孤亭更水涯。


人开池上酌,莲吐月中花。


清籁微微至,明河渐渐斜。

潦倒垆头作酒狂,青衫重入少年场。


那堪醉忆琅琊语,满酌金华听弋阳。

名香聊一炷,山色满绳床。


初地谈真谛,空门对坐忘。


维摩身是幻,梵志爪偏长。

黄落山川亦变衰,平生高李吹台诗。


秋来季月溪南路,独往空歌宋玉悲。

佳辰人物本难俱,事事虽非景不殊。


君既悼亡应感旧,细看那复嗅茱萸。

紫芝九日上杭都,溪馆经从说大苏。


摇落风霜为搔首,病馀真是我非夫。

玉山何许两峰高,不特云藏雾亦韬。


可惜敝庐城郭浅,心蓬徒使目还蒿。

赤壤黄莎城子头,经霜老柏秀林丘。
无人猎射空山里,飞鸟舒徐百不忧。
不到西园久,蒲觞此日来。
池环碧树合,门对紫薇开。
雨气清书幌,风香入酒杯。
霜红雪白不同时,春到骚人了未知。
素艳底应成偃蹇,练裙缟袂且追随。
南陌无人地自偏,僧房深锁竹娟娟。
我来不为梨花雨,要看春风碧玉椽。
花底杯盘藉翠茵,折花围坐当歌人。
谪仙自是开元客,玉帐熏香揖太真。
马蹄踏雪过东城,暂喜京尘不上缨。
寒木乌惊花散漫,败檐人怯玉峥嵘。
岂无良燕容枚老,定有高才忆戴生。
肩舆久不到城南,此日投闲一驻骖。
近水亭台宜落景,隔篱花竹映澄潭。
窗间远岫来空翠,雨后长天正郁蓝。
放棹城南日未斜,雨馀百卉竞春华。
迎风弱柳垂金缕,近水夭桃漾锦霞。
鱼藻轻翻浮别沼,燕泥频掠过东家。
不到城南久,秋风动草堂。
空阶梧坠叶,别院桂生香。
鸟迹侵书牖,蛛丝绕屋梁。
秋来风味苦阑珊,偶为繁红略据鞍。
何处更期征雁过,只今聊作故人看。
三冬已至休争气,九月将残未觉寒。
帘卷疏棂,楼平危堞,几回笋玉凭阑。
觅花呼酒,更共理哀弹。
暖日柔风好景,行云绕、莺燕翩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