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巢龟君往好,涌翠我来迟。


夜雨呼三韭,春风试一旗。


飞花行客梦,芳草故人思。

城郭春声阔,楼台昼影迟。


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


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

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
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


百感茫茫交集也,淡忘归、夕阳西挂。

绝顶规危榭。
跨高寒、鸟飞不过,云生其下。
斤斸无声人按堵,翕曶青红变化。

一见苍碑眼自开,便疑身在郁孤台。


可怜决狱章廷尉,不带将军薏苡来。

朔日送客返,慨然登郁孤。


悲歌为闽广,指顾尽江湖。


南俗羌夷杂,北流章贡俱。

百雉孤城数仞台,眼前好景胡来哉。


山头古木撑云出,谷口长风卷雨来。


使者谩怜东国赋,闺人休赋南山雷。

宦海频年作远游,故山谁伴菊松幽。


孤云无意还栖石,二水多情亦合流。


士雅誓江曾击楫,庾公爱月每登楼。

观风重上郁孤台,景物于人独快哉。


万井烟花都是画,百年怀抱亦须开。


虎头城对崆峒秀,羊角水通章贡来。

六年四度按虔州,不事区区问喘牛。


三尺敢违天子法,一官长愧释之流。


眼中人物非前度,槛外江山似昔游。

石面层滩似虎牢,盘涡束峡见周遭。


背城二水合流远,隔岸五峰相对高。


神阙紫烟栖鹳雀,浮梁白日偃鲸鳌。

江城尘土日喧喧,中有苍然一点山。


日暖蜃楼浮海上,花深蓬岛在人间。


晴云鹤鹤千峰远,碧瓦鳞鳞万屋环。

两河山势叠相催,突兀城头露翠堆。


木履可宜官府地,春风深负郁孤台。


双眸向老终嫌窄,笑口于今几浪开。

郁孤台前双玉虹,一杯遥此酹英雄。


风云有恨古人老,天地无情流水东。


精卫飞沉沧海上,鹧鸪啼断晚山中。

躧步陟崇冈,冬序正萧索。


孤台郁然峻,国顾尽寥廓。


千峰带郭起,二水绕城落。

颓然高阜,独青青揽尽、两江江色。
浪迹偶来频吊古,台榭已怜非昔。
竹树遗墟,藤萝夕照,不见当时客。

泽国风烟恶,平居念少游。


三冬霜树少,八月火云流。


旅馆那堪暑,危台独觉秋。

匹马初从瘴岭来,登临喜上郁孤台。


郁然而孤插天半,乱山却出晴云堆。


双溪倒流玉绡飐,万屋蘸碧长城开。

飞宇压城何处州,鹧鸪声里翠岚收。


云连谢尚游谈渚,月满坡翁得句楼。


天近每瞻文气在,夜深如傍酒星游。

去年秋宿洞庭湖,今日登临在郁孤。
两处风流皆胜绝,一身奔走亦崎岖。
光摇二水看云断,翠滴千山爱日晡。
区区倦翼傍旌旄,独上名台滞思逃。
章水背流馀派合,崆山前隐独峰高。
万家井落氛埃绝,千里喉襟气象豪。
百尺高台却暮寒,虎头城枕碧云端。
萦回二水苍龙合,流下前溪十八滩。
驿飞稳驾高秋,迎人满目清新景。
秋还有色,芙蓉照水,晨妆对镜。
雪卷寒芦,字横过雁,渡浮孤艇。
座上多俊人,奇掘角拔犀。
追风飙馆游,鼍鸣玉龙嘶。
夕阳催归鞭,更酌樽重携。
岧峣百尺郁孤台,境占清高乌府开。
山耸空同连地起,水通章贡抱城来。
东西日月环双毂,今古乾坤小一杯。
刘郎酒肠不可量,与之素诗反惆怅。
而我相倾莫逆焉,又有别诗多此障。
为击床头刀二下,分其一以系于马。
丹枫匝岸双江丽,峻岭环川万户开。
汗漫偶为乘蹻客,苍凉独上郁孤台。
层楼飞鸟萦烟度,大壑惊涛辊石来。
隐约钟声杂市声,又看斜日下重城。
人前恻恻无高论,江上悠悠入晚晴。
忧世但知来日在,倚楼真觉一身轻。
檐角一铃呼鸟还,残宵归梦转清闲。
风声到枕思乡树,月色愁人有乱山。
一念可教沧海变,百年真到鬓毛斑。
秋风吹上郁孤台,鼓角声低万井哀。
事过群山如梦醒,天空一雁破愁来。
蛮巫醉饱教歌舞,短日荒寒下草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