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几万人家山水中,为官古雅少人同。


疏帘衙退卷花轴,曲槛客来凭竹风。


唯道簿书多傍俗,自怜琴酒未妨公。

蔡伦池北雁峰前,罹乱相兼十九年。


所喜故人犹会面,不堪良牧已重泉。


醉思把箸欹歌席,狂忆判身入酒船。

二子依公子,鸡鸣狗盗徒。


青云十上苦,白发一茎无。


风涩潮声恶,天寒角韵孤。

蝉薄轻梳鬓,螺香浅画眉。
西湖人道似西施。
人似西施浓淡、更相宜。

祖道春明三载强,宛如苏李赋河梁。


君应食酒谈廷尉,我但登临忆侍郎。


一棹不妨衣带水,九秋谁拂蒯缑霜。

为君歌弹歌,亲死不葬哀如何。
桐棺暴露亦已久,越王台下乌鸢多。


飞土可怜汝孝子,二人封树无蒿里。

天南惟翡翠,最解媚兰苕。


相见如初日,相随似暮潮。


才华武林客,光采紫宸朝。

占得闲坊住,园扉近竹幽。


经方教子读,药草课童收。


湖色摇春幌,涛深入夜楼。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


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

乔木足秋声,红叶表秋色。


因之念湖山,恨不生羽翼。


形留神已驰,游倦交渐息。

早从方外游,志不在婚宦。


采薇陟西山,采藻涉南涧。


拄杖仅过眉,短衣不掩骭。

去郭十五里,翼然屏风山。


上有看经院,创始升元间。


山润易生云,竹嫩未作斑。

七十古所希,我今六十馀。


干时本无策,谋生术尤疏。


就食泮水宫,学圃乏薪蔬。

我非章句儒,亦非渔樵徒。


少年逞粗豪,提笔赋两都。


老尚著儒冠,却悔识之无。

迢迢渰水上,有亭曰寒光。


水天散鸥鹭,四望山苍苍。


向来于湖翁,诗词题屋枋。

自我来溧阳,四见木叶秋。


泮宫久敝漏,量力完且修。


幸然土木备,及此工役休。

威凤巢深林,神龙潜巨壑。

秋空不肯明,风雨满荒城。


田父遮我说,重九最喜晴。


此日晴色好,大田足西成。

江海寄孤篷,飘飘一鸥似。


汲汲谋稻粱,欲去行且止。


渊明真达者,解印如脱屣。

未仕每愿仕,既仕复思归。


了知归来是,宜悟求仕非。


干禄本为贫,元非慕轻肥。

游子悲凛秋,秋尽行当冬。


雨露变霜雪,寒色日以浓。


岂无紫绮裘,绽裂谁与缝。

人寄天地间,官爵寄所寄。


所寄本傥来,得丧亦常事。


何哉浅丈夫,以此芥胸次。

白衣游帝乡,已得事空王。


却返湖山寺,高禅水月房。


雨中过岳黑,秋后宿船凉。

枕席钱唐馆,更时未北还。


每当身作客,转觉意能闲。


雨气横秋海,潮声入夜山。

儿童十日报日斗,前后妖蟆生燧光。


瓠子势方吞鲊瓮,蕲州血已到钱唐。


火鳅东掣千寻锁,铁马西驰半段枪。

十年不踏玛瑙石,今日重登巾子峰。


外湖水绕玉螮蝀,里湖水浸金芙蓉。


崔老题诗欲招鹤,生公说法善降龙。

绰约新娇生眼底,侵寻旧事上眉尖。


问君别后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

铁锁沈江事已非,枉将阳九咎天时。


皇王运会无停息,南北山河几合离。


吴越英雄春梦断,张韩勋业暮云悲。

黄旗紫盖竟悠悠,石镜尘昏王气休。


江上怒涛空拍岸,海门孤嶂自横秋。


琵琶晓月青娥泪,禾黍西风墨客愁。

云端拥出水精毬,清逼银河不敢流。


自开辟来同此月,最分明夜是中秋。


两间势隔三万里,一镜光涵几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