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尘埃经小雨,地高倚长坡。


日西寺门外,景气含清和。


闲有老僧立,静无凡客过。

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


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


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千蹄万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


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马嘶春陌金羁闹,鸟睡花林绣羽香。

碣石山人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


拟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

一夕曾留宿,终南摇落时。


孤灯冈舍掩,残磬雪风吹。


树老因寒折,泉深出井迟。

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


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


推鳞伐肉走千艘,骨节专车无大及。

共君相别三四年,岩岩瘦骨还依然。


唯髭比旧多且黑,学术久已不可肩。


嗟余老大无所用,白发冉冉将侵颠。

二十年沈沧海间,一游京国也应闲。


人人尽到求名处,独向青龙寺看山。

灾曜偏临许国人,雨中衰菊病中身。


清香一炷知师意,应为昭陵惜老臣。

虽说京华住,西湖岂不清。


病多妨野兴,贫甚损诗情。


插柳观春意,粘碑隔市声。

巷南与巷北,相去路无多。


以我常孤坐,劳君数见过。


望山嫌夕霭,听雨想春波。

却说孙大圣挟同二弟滚着风,驾着云,向东北艮地上,顷刻至青龙山玄英洞口,按落云头。
八戒就欲筑门,行者道:“且消停,待我进去看看师父生死如何,再好与他争持。
”沙僧道:“这门闭紧,如何得进?”行者道:“我自有法力。

一室意何有,闲门为我开。


炉香寒自灭,履雪饭初回。


窗迥孤山入,灯残片月来。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


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


迤逦峰岫列,参差闾井分。

天阔雁飞飞,淞江鲈正肥。


柳风欺客帽,松露湿僧衣。


塔影随潮没,钟声隔岸微。

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


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


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

廓然丈室湛虚明,地僻山空万象清。


滴翠老杉清净色,锵金流水妙圆声。


殷勤禅客邀迎厚,寂寞宰官身世轻。

春风入香刹,暇日独游衍。


旷然莲花台,作礼月光面。


乘兹第八识,出彼超二见。

病来形貌秽,斋沫入东林。


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相见惜馀辉,齐行登古寺。


风烟结远恨,山水含芳意。


车马莫前归,留看巢鹤至。

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


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


远近水声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

倾盖相逢意已亲,风流儒雅迈同伦。


曾来东阁观奇士,又向西湖见伟人。


放棹小溪梅皪皪,敲棋深院烛燐燐。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高杉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夜来思道侣,木叶向人飘。


精舍池边古,秋山树下遥。


磬寒彻几里,云白已经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