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
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右主位。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
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
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审得其情,乃立三仪。
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摩者,揣之术也。
内符者,揣之主也。
用之有道,其道必隐。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
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
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计,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术;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
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
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翠壁开天池,青崖列云树。


冰容不可状,杳若清河雾。


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

捭阖书同用不同,可甘王誗易仙宫。


欲知幽谷原名鬼,六国游魂出此中。

思真洞兮云水深,道人居兮鬼神钦。
山花笑兮松竹阴,岩溜潺潺兮千古音。


何时一造兮清神襟,攀石萝兮共笑吟。

纷纷兵法漫相传,鬼谷书成只数篇。
不见济民兼利物,只闻孙氏蹙庞涓。
石穷秀壁路,云擘几岩幽。
积雪不知夏,新淙早欲秋。
履綦尘梦断,枰局古仙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