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凉州城外行人稀少,
将士们伫立百尺烽火台上,眺望着胡骑扬起的沙尘。
健儿们击打着军鼓,吹奏起羌笛,
共同在城东祭祀保佑骑兵的神灵。
以上为【凉州赛神】的翻译。
注释
凉州:今甘肃武威,唐代河西节度使驻地,西北军事重镇。
赛神:古代祭祀酬报神祇的民间活动,常伴有仪仗、鼓乐等。
百尺峰头:指修筑的烽火台,用于军事瞭望。
虏尘:指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入侵时扬起的尘土。
健儿:指军中的士兵。
羌笛:源于羌族的管乐器,在边塞军中及河西地区广为流传。
越骑神:所指不详,当为唐代边军骑兵所祭祀的一位护佑骑兵、克敌制胜的战神。
以上为【凉州赛神】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王维边塞诗中的一首独具特色的小品。它捕捉了边塞军中一个富有张力的瞬间:在备战与瞭望的紧张氛围中,同时进行着祈愿胜利的赛神活动。首句以“少行人”勾勒出边城的肃杀与空旷,次句“望虏尘”则点明将士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戒。后两句笔锋一转,描绘击鼓吹笛、祭祀骑神的热烈场面,将战争的严峻与将士们的豪迈乐观融为一体。全诗语言简净,意象鲜明,在二十八字中完美呈现了边塞生活与军事信仰的交织,展现了盛唐边塞诗中既雄浑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一面。
以上为【凉州赛神】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绝的艺术魅力在于其
高度的场景浓缩与丰富的意蕴层次。
首先,在场景构建上,诗人选取了三个典型场景:“城外”的空寂、“峰头”的瞭望与“城东”的赛神,通过空间转换,自然串联起边防的紧张与军营的内部活动,构成一幅完整的边塞风情画。
其次,在情感表达上,诗歌前两句的冷峻(“少行人”、“望虏尘”)与后两句的热烈(“击鼓吹羌笛”、“共赛”)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对比并非割裂,而是揭示了边将士生活的真实两面:他们既时刻面对战争的威胁,又充满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情。赛神活动正是他们寄托胜利信念、凝聚士气的重要方式。
最后,在历史价值上,此诗如一个生动的镜头,记录了唐代边塞军中独特的信仰民俗,为后人了解盛唐的军事文化与士兵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文本。
以上为【凉州赛神】的赏析。
辑评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此诗所言‘越骑神’,考之未详,或当时边塞所祠之军中神祇。摩诘(王维)以简淡之笔,写雄阔之景,状边人赛神之事,如在目前。”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八:“此诗写塞上军中景象,真切如画。‘望虏尘’与‘赛骑神’,一警备,一祈佑,正是边将生活情状,二十八字中尽之。”
现代·陈贻焮《王维诗选》:“《凉州赛神》篇幅短小,却写出了边地的风光和人情。后二句写祭祀场面,充满了活跃的气息,使前二句所写的紧张局势得到调剂,表现了战士们乐观的精神面貌。”
以上为【凉州赛神】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